作者: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26
选择字号:
警惕“消失的村落”
 
■彭科峰
 
知名作家冯骥才日前在天津表示,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也就是说,中国每天消失80到100个村落,其速度之快令人感慨。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委实让人叹息。正如冯骥才所言,“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保护那些具有丰富传统文化的村落,迫在眉睫。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五千年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生活在农村地区大大小小的村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比其他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比较缓慢。但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的发展、城市群面积的迅速扩大,中国式的“圈地运动”轰轰烈烈,遍地开花,无数村落在现代化机械的轰鸣声中悄然消失,换来的是城市化进程中全世界都难以企及的“中国速度”。所以,有部分学者据此对冯骥才的观点表示反对,认为传统的村落居住条件落后,城市化是大势所趋,中国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很低,这些“消失的村落”并不奇怪,也不值得大家同情。
 
实际上,如果从生活便利的角度来看,这些反对冯骥才观点的人似乎有些道理,但真正读懂冯骥才观点的人才会知道,包括冯骥才在内的众多学者、社会大众并不是反对城市化,而是反对打着商业开发的旗号,对于传统文化肆意破坏的行为。
 
古人云,“礼失求诸野”,中国几千年来丰富的传统文化,大多分布在乡野之间,传统的村落不但承载着向下一代告知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精神家园。伴随着大量传统村落的消失,随即而来的是传统文化的流失、价值观的扭曲乃至邻里亲情的缺位。
 
这些年来,随着“沦陷的故乡”和“消失的村落”,作为无数人精神护佑和精神皈依的所在,再难寻觅。因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农村土地开发中,如何充分尊重民意和民俗,尤其是,如何将保护村落文化摆上议事日程,确实需要认真反思与积极应对。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等四部委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发起传统村落调查和保护行动,将拥有较丰富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制定传统村落保护标准和发展规划。
 
当然,要留住传统,保护文化,仅靠各大部委的行动远远不够。地方政府应该建立起严格的绿色GDP考核体系,将保护传统文化、村落列入官员政绩考核,给无序的商业开发戴上“紧箍”,让地方官员肩负起文化担当,否则,我们将来就只能在博物馆里,去欣赏那些“传说中”的村庄与文明了。
 
《中国科学报》 (2012-10-26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