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向尔刚 黄晖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3 22:26:9
选择字号:
恶性肿瘤治疗 要攻也要补

 
本报记者 张思玮 通讯员 向尔刚 黄 晖
 
“目前对恶性肿瘤治疗过分追求对肿瘤组织和细胞的彻底杀灭,而忽略了对机体和免疫力的充分保护。或者至少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对机体正常组织和免疫力的保护不利。而大量的实践表明,无论多大的化疗强度,其对肿瘤组织和细胞的杀伤效果都是有限的。”
 
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孙君重表示,恶性肿瘤的治疗,理念转变比技术选择更重要。
 
资料显示,在全球,癌症每年夺去大约600万人的生命,并把 1000万人置于死亡的边缘。仅2008年癌症带来的全球经济损失就高达8950亿美元,相当于全世界GDP的1.5%。
 
控制性治疗
 
现代医学对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
 
手术虽能去除原发病灶,但对微小的转移灶却无能为力,因而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肿瘤细胞的再生与繁殖,而这正是日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
 
而放化疗虽能杀灭癌细胞,同时也会使大量的正常组织细胞受到损害,诱发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心脏功能损害,使病人的身体更加虚弱,难以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如何让每个恶性肿瘤患者都得到个体化治疗呢?这一直是孙君重思考的问题。
 
“有些医生认为,对待肿瘤治疗必须要做到‘斩草除根’,这的确是一种思路。但并不适合所有的肿瘤治疗。”孙君重用自己20多年的从医经历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片面性。比如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采取“狠打”手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采取“狠打”治疗后,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比如胃癌、肝癌等。
 
特别在最近几年,孙君重开始转变观念,信奉控制性治疗理念。“不要期望着一下子就能治愈肿瘤,可以适当地降低治疗强度,免得身体的免疫力难以承受大剂量的用药。”而该理念恰恰与国际著名肿瘤专家Gatenby所提倡的观点不谋而合。
 
这一理念带来的后果:患者的病痛减轻了,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反而更好了。
 
“攻”“补”并重
 
目前,对待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仍然是放化疗。但常见的毒副作用,有时相当严重,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免疫力下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极大地制约了肿瘤患者预后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这致使当代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实践中,应该‘攻’与‘补’并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孙君重所说的“攻”即杀死肿瘤, “补”即修复机体功能。
 
不过,在现实中,无论是应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医疗实践,绝大多数学者都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了如何杀死肿瘤细胞上,而对本来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机体功能修复的研究关注较少。
 
“只会在出现了相应的毒副作用后,才进行必要的支持治疗,或是因为无法耐受的毒副作用而被迫停止原本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孙君重认为,这种被动的局面造成恶性肿瘤治疗不可避免地走向无法回头的“死胡同”。
 
孙君重建议,在抗肿瘤实践中应采用两种基本策略。
 
一是把一味追求对肿瘤斩尽杀绝的理念变更为用适当强度的抗肿瘤治疗对肿瘤进行有效地控制,进而把对机体正常组织和免疫力的杀伤降到最低程度。
 
二是在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修复机体正常组织和免疫力,包括中医中药、免疫细胞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综合应用。
 
“医生拼命是为了救命,没有尽到最后一分努力,没有走到最后一步,我们决不能放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生命,而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与记者告别后,孙君重便忙着查阅资料,他认为选择了医学这条路,就不能停歇。
 
孙君重 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擅长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的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兼任《中国肿瘤临床》、《癌症》等杂志编委,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科研基金等共4项,总经费达200万元。
 
《科学时报》 (2011-11-04 B4 健康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