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更多>>   
 
1910年11月12日 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1924年 初中毕业,因家境不好,退学当店员。
18岁 患伤寒病,造成左腿残疾。
1930年 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 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 回国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 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
1950年 回国。 
1952年7月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担任所长。
1955年 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 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
1975年 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1982年11月 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4年4月 出席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
1979年6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6月3日 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
1985年6月12日 下午4时,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5时15分讲演结束,在接受献花的一刹那,倒在讲坛上;晚10时9分因患急性心肌梗塞而逝世。 【详细】
 
学术贡献 更多>>   
 
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一生留下十部专著:《堆垒素数论》、《指数和的估价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数论导引》、《典型群》(与万哲先合著)、《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著)、《二阶两个自变数两个未知函数的常系数线性偏微分方程组》(与他人合著)、《优选学》及《计划经济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已列入20世纪数学经典著作。
 
此外,还有学术论文150余篇,科普作品《优选法评华罗庚塑像话及其补充》、《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辑为《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百年科技期刊巡礼:《学艺》《科学》与华罗庚的成名之作
怀念 更多>>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报告厅。“忆颂华罗庚先生高尚情怀”横幅高悬,屏幕上一张不同寻常的历史照片:56位青春年少者像叠“罗汉”一样依“假山”而立。如今他们大多已过古稀之年,他们是被称为“5811”的中国科技大学首届学生,亦是华罗庚先生创导的“华龙”弟子,毕业后被分配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防工业、政府机关等领域。
 
“51年前,我们从祖国各地来到北京,有幸成为新中国自主创办的新型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首届学生,更有幸成为一代宗师华罗庚的亲传弟子……” 【详细】
 《现代科学家—华罗庚院士》科技封首发
 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主题对话活动在京举行
 华罗庚的学生许延滨:追忆恩师华罗庚
 《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从事应用数学事业的点滴回忆
 华罗庚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在京召开
 杨乐院士:忆华老二三事
 中科院应用数学所纪念华罗庚先生诞辰100周年
 马志明院士撰文:华老与中国数学会
精神遗产 更多>>   
 
著名数学家劳埃尔·熊飞儿德说:“他的研究范围之广,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响的人也许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都多。”
 
王元说,从数学领域来说,大致分为两个:一个是分析,一个是代数。绝大多数的数学家一般只在其中一个领域里做出贡献,比如我自己,就是在分析方面。但华罗庚却在两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另外一方面,数学又分成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华罗庚也是同时在这两方面都有很大贡献。
 
“我没有元老他们这么幸运,能够成为华老的入室弟子”,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杨乐看来,没有成为华老正式的徒弟是一生的遗憾,“但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华老确实深深地影响着我。”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张梅颖:华罗庚留给我们什么
 《华罗庚文集》在京首发
 中科院数学院与北航将联合创办“华罗庚数学班”
 中国数学会2009学术年会召开 第九届华罗庚数学奖颁奖
新闻图集
华罗庚的学生许延滨:追忆恩师华罗庚
夏培肃院士撰文纪念华罗庚诞辰100周年
颜基义:三年一门课 受用贯吾生
中国数学会2009学术年会召开 第九届华罗庚数学奖颁奖
百年科技期刊巡礼:《学艺》《科学》与华罗庚的成名之作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