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besities 发布时间:2025/9/16 12:29:37
选择字号:
饮食模式如何调控肥胖中的低度慢性炎症 / MDPI Obesities

论文标题:Dietar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tensity of Low-Grade Inflammation in Obesity

论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673-4168/5/1/12

期刊名:Obesities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obesities

引言:肥胖不仅仅是体重问题,更是炎症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43%的成年人超重,16%患有肥胖。肥胖不仅是脂肪堆积,更是一种伴随低度慢性炎症(Low-Grade Inflammation, LGI)的代谢性疾病。这种炎症是肥胖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甚至癌症之间的中介因素。最新研究发现,西方饮食富含加工食品,饱和脂肪酸、单糖和盐含量高,且纤维和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低,会导致低度炎症增加。另一方面,限制卡路里摄入量,并适当平衡宏量营养素、脂肪酸以及抗氧化或抗炎营养素(例如多酚、维生素A、C和E以及硒)的摄入,或许可以减轻低血糖指数(LGI)的严重程度,从而降低肥胖相关疾病的风险。

1.为什么肥胖会引发炎症?

脂肪组织并非惰性的能量储存库,它会分泌多种脂肪因子(adipokines),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促炎物质。当肥胖导致脂肪细胞过度膨胀时,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浸润脂肪组织,触发慢性炎症反应。这种炎症虽微弱持久,却足以破坏代谢平衡,导致胰岛素抵抗、肝脏损伤等连锁反应。

2、饮食如何改变低度炎症的强度

2.1. 西方饮食模式:炎症的催化剂

高加工食品、饱和脂肪、添加糖和精制碳水构成了西方饮食的核心。这类饮食通过多种机制加剧炎症:

•激活炎症通路:促进脂多糖(LPS)进入血液,激活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释放TNF-α、IL-6等细胞因子。

•生成糖化终末产物(AGEs):高温加工食物产生AGEs,通过与细胞受体(RAGE)结合,进一步放大炎症信号。

2.2 促炎食物清单

•含糖饮料与甜食:直接提升CRP、IL-6水平,抑制抗炎因子IL-10。

•红肉与加工肉:富含饱和脂肪和血红素铁,增加炎症标志物如hs-CRP、MCP-1。

•反式脂肪:工业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如反油酸)显著升高IL-6、TNF-α。

•食品添加剂:人工色素、乳化剂(如羧甲基纤维素)破坏肠道屏障,诱发肠道炎症。

3、如何用饮食降低炎症?

3.1. 抗炎饮食模式

•地中海饮食:以蔬菜、水果、橄榄油、坚果、鱼类为主,富含ω-3脂肪酸、多酚和纤维。研究证实可降低CRP、IL-6,提升抗炎因子IL-10和脂联素。

•DASH饮食:旨在控制高血压,但同样适用抗炎。强调低钠、高钾、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可显著降低hs-CRP和IL-6。

•低血糖指数(GI)饮食:通过选择慢消化碳水(如豆类、全麦),避免血糖骤升,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3.2. 抗炎食物与营养素

•蔬菜与水果:富含多酚、维生素C和E,抑制NF-κB通路,阻断炎症信号传递。

•鱼类与植物油:ω-3脂肪酸(EPA/DHA)减少炎症介质生成,橄榄油中的油酸降低IL-6和TNF-α。

•坚果与香料:杏仁、核桃中的镁和多酚降低CRP;姜黄中的姜黄素、大蒜中的硫化合物直接抑制NF-κB活性。

•膳食纤维与益生菌: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生成,加固肠道屏障,防止LPS入血引发炎症。

3.3. 关键抗炎营养素

•维生素D: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减少Th1/Th2炎症反应。

•镁、锌、硒:镁阻断NMDA受体减少炎症肽释放;锌通过A20蛋白抑制NF-κB;硒降低TLR4活性。

•多酚类(如花青素、白藜芦醇):直接清除自由基,下调IL-6、TNF-α基因表达。

4、实践建议:打造抗炎饮食

1.替换主食:用全麦、燕麦替代精白米面,降低餐后血糖波动。

2.优选脂肪:以橄榄油、鱼油代替黄油和棕榈油,增加ω-3摄入。

3.增加植物性食物:每日至少500克蔬菜水果,搭配豆类和坚果。

4.限制加工食品:避免含糖饮料、饼干、香肠等超加工食品。

5.善用香料:烹饪中加入姜黄、黑胡椒、肉桂等天然抗炎调料。

5、总结:饮食是抗炎的第一道防线

肥胖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其病因复杂,因此需要个体化治疗或适当的预防。肥胖中存在的低度炎症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主要以高脂肪、高热量且缺乏有益营养成分的食物为主。同时,低血糖指数(LGI)也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值得注意的是,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减轻体重,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炎症标志物,从而减轻脂肪细胞内分泌活动对健康的影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夸父”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 新型材料工艺刻蚀高性能微芯片
美资助前景不明之际,多国争相招揽博士生 研究揭示森林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作用密码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