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新探究镇痛药物美洛昔康的总Hildebrand与部分Hansen溶解度参数 | MDPI Liquids |
|
论文标题:Revisiting the Total Hildebrand and Partial Hansen Solubility Parameters of Analgesic Drug Meloxicam
论文链接:https://www.mdpi.com/2673-8015/3/4/30?n1=13&_utm_from=0eb00ba28b
期刊名:Liquids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liquids?n1=13&_utm_from=0eb00ba28b
美洛昔康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因水溶性极低而影响其剂型开发与生物利用度,深入理解其溶解机制对药物研发至关重要。本文聚焦美洛昔康的溶解度参数—这一描述物质极性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指标,通过多种方法重新评估其总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δt)及Hansen溶解度参数(HSPs),为优化其溶解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图例:美洛昔康的分子结构。
研究中,作者首先对比了基于Fedors基团贡献法计算的美洛昔康总Hildebrand参数,与从不同水性共溶剂体系中最大溶解度峰值推导的值,发现后者范围为19.8–29.1 MPa1/2,而经修正molar体积后,Fedors 法计算值为29.0 MPa1/2,更接近实验观测。
针对Hansen参数(分散项δd、极性项δp、氢键项δh),研究采用两种方法测定:一是基于31种纯溶剂(30种有机溶剂 + 水)中298.15 K的溶解度数据,通过Bustamante回归模型得到δd = 19.9 MPa1/2、δp = 16.9 MPa1/2、δh = 5.7 MPa1/2,总参数δt = 26.7 MPa1/2;二是通过Hoftyzer-van Krevelen基团贡献法得到 δd = 17.9 MPa1/2、δp = 20.3 MPa1/2、δh = 9.2 MPa1/2,总参数 δt = 28.6 MPa1/2。
此外,Kamlet-Abboud-Taft线性溶剂化能关系(KAT-LSER)模型分析显示,极性效应(π)对美洛昔康溶解度的贡献最大(45.1%),其次是溶剂空腔效应(26.9%),而Lewis酸碱相互作用贡献较小(合计28.0%),揭示了不同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过程的影响差异。
这些结果不仅补充了美洛昔康溶解机制的认知,也为其纯化工艺优化、液体制剂设计及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推动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效能提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