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苯暴露是否会增加肺癌风险? | MDPI IJERPH |
|
论文标题:Benzene Exposure and Lung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Human Studies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ijerph21020205
期刊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IJERPH)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ijerph
2024年初,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期刊发表了来自意大利马尔凯大区理工大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科的博士Manuela Chiavarini联合佩鲁贾大学化学、生物和生物技术系的Patrizia Rosignoli教授等人的研究成果。给研究通过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首次全面评估了苯暴露与肺癌风险之间的关联。
苯(Benzene)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石油精炼等行业,同时也是空气污染物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它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类为人类致癌物之一,主要因其与白血病的关联。然而,关于苯是否增加肺癌风险的证据仍有限,且存在争议。

苯暴露模式和肺癌风险的系统文献检索
研究团队依据PECO框架(研究人群、暴露、对照、结果)提出如下研究问题:(参与者是一般人群或接触苯的人群;暴露是苯的暴露浓度;对照对象是苯暴露量最低的人群;结果则是肺癌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苯暴露量较低相比,较高剂量的苯暴露是否与肺癌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关?
研究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和Scopus数据库,查找了截至2023年2月10日出版,所有关于苯暴露与肺癌(发病率或患病率)和/或死亡率之间关系的原始文献。
研究质量通过适用于环境与职业健康研究的 GRADE 方法进行评估,偏倚风险则参考 ROBINS-I 工具的改进版本。研究考虑了以下七个方面:混杂因素、受试者选择、暴露分类、与预期暴露的偏差(暴露水平随时间的变化)、缺失数据、结果测量以及报告结果的选择。
最终,21 项研究被纳入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其中 11 项关注肺癌发病率,8 项报告肺癌死亡率,3 项同时涵盖发病率与死亡率。分析中涉及的风险评估指标包括比值比(OR)、相对风险(RR)、风险比(HR)、发病率比(IRR)及标准化发病率/死亡率比(SIR/SMR),共覆盖 10,750 例肺癌患者和 2,899 例肺癌死亡病例。
总结苯暴露与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考虑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合并分析中,苯暴露与肺癌风险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相关性。具体而言,苯暴露人群的肺癌发病风险增加约 20%。
研究还发现,居住环境中苯暴露所致的肺癌风险升高幅度更大(约 28%),而职业暴露的风险升高幅度较小(8%),且无统计学意义。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差异可能受到“健康工人效应”(Healthy Worker Effect)的影响,即由于职业人群总体健康水平较高,导致风险估计值偏低。
性别也是潜在的重要影响因素。动物实验表明,雄性个体更易受到苯的毒性影响,而在人类研究中,女性似乎在相同暴露条件下更易出现血液系统问题。不过,由于相关研究样本有限,尚无法得出明确结论。
此外,空气污染中的其他成分(如 PM2.5、PM10 和 NO2)也可能是肺癌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而苯作为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城市或工业区空气及部分职业环境中普遍存在。
尽管该研究为苯与肺癌风险的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据,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纳入研究数量有限,可能降低了统计效力和结果的普适性。部分研究未能有效调整吸烟这一关键混杂因素;而吸烟是已知的肺癌主要致病因子,若未加控制,可能掩盖其他环境风险因素的真实影响。
苯暴露的评估方法亦不一致:部分研究未报告剂量,部分则以斜率因子估算,导致暴露水平的可比性差。此外,由于苯常与其他有机溶剂混合使用,难以准确分离单一物质的影响。
因此,未来研究应在统计模型中控制吸烟行为及其他暴露因素,采用更精确的暴露量化方式,并考虑室内空气中的苯暴露贡献。同时,也需进一步探索性别差异及职业人群与普通人群之间的风险评估差异。
未来,调整风险值以考虑不同的伴随暴露情况并更准确地确定“暴露剂量”将至关重要。此外,可以考虑室内暴露对苯暴露的贡献,进一步的纵向研究应在统计分析中调整吸烟和共同暴露的影响。
本项研究是首个系统评估苯暴露与肺癌风险的荟萃分析,为相关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基础。尽管仍需进一步验证,该研究结果强化了苯作为潜在肺癌危险因子的关注必要性。政策制定者与公共卫生从业者应据此进一步审视苯的环境与职业安全限值,并加强苯暴露人群的健康监测与保护。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