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MD 论文速览: 新冠病毒病相关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管理策略 |
|
论文标题: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associated stroke
期刊: Frontiers of Medicine
作者:Lu Liu, Chenxia Zhou, Huimin Jiang, Huimin Wei, Yifan Zhou, Chen Zhou
发表时间:15 Dec 2023
DOI:10.1007/s11684-023-1041-7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导 读
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等在Frontiers of Medicine发表综述论文《新冠病毒病相关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管理策略》(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associated stroke)。本研究综述了COVID-19相关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机制(如免疫血栓形成和内皮损伤)及临床管理策略,强调了COVID-19感染与中风风险增加、年轻患者高发及疫苗相关血栓事件的关联。
自新冠病毒病(COVID-19)全球大流行以来,其引发的全身性病理影响已超出呼吸系统范畴,逐渐延伸至神经血管领域。中风作为COVID-19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显著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还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成为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难点。现有研究表明,SARS-CoV-2感染可通过免疫炎症、内皮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多重途径诱发中风,且年轻人群及无传统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比例显著上升,提示COVID-19相关中风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特征。
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等,通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整合了截至2023年4月的全球研究数据,系统阐述了COVID-19相关中风的流行病学新特征、多维度致病机制及临床管理创新体系。文章强调,COVID-19不仅直接增加了中风风险,还通过免疫血栓、内皮损伤等机制加剧病情,需在临床实践中优化防控策略。

COVID-19患者卒中概况
COVID-19相关中风呈现出与传统中风不同的流行病学模式。数据显示,COVID-19患者的中风总体发病率为0.46%-1.11%,其中缺血性中风占比高达71.58%,远高于出血性中风(28.42%)。值得注意的是,年轻患者比例显著上升:约36%的COVID-19相关缺血性中风患者年龄小于55岁,远超非疫情时期的12.9%-20.7%。时间动态分析表明,感染后首周内缺血性中风风险最高(IRR=4.22),随后逐渐下降,但重症患者风险持续存在。此外,脑静脉血栓(CVT)的发病率在COVID-19患者中显著增加,达42.8例/百万人,较普通人群(2-5例/百万)及流感患者明显升高,且与疫苗接种相关的CVT病例也引发关注。
COVID-19相关中风的病理机制呈现多维度交互特征。首先,SARS-CoV-2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受体直接侵袭内皮细胞,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血栓形成或出血。其次,细胞因子风暴(如IL-6、TNF-α升高)激活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促进组织因子(TF)释放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引发“免疫血栓”。此外,凝血功能失调表现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血栓风险正相关。研究还发现,COVID-19患者脑血栓中ACE2受体在单核细胞中的高表达,进一步佐证了病毒对神经血管系统的直接损伤。

COVID-19相关脑卒中的主要机制
针对COVID-19相关中风的高致死率(住院死亡率达31.5%),研究提出需建立院前-院内协同管理体系。院前阶段,通过移动卒中单元(配备CT和溶栓设备)缩短救治时间窗,结合5G远程会诊技术实现“卒中绿色通道”无缝衔接。院内管理中,推荐对疑似患者同时进行头颅CT和胸部CT筛查,并监测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对于合并COVID-19的缺血性中风患者,静脉溶栓和血管内取栓(EVT)的安全性已获验证,但需平衡出血风险。疫苗接种相关CVT的治疗则强调早期免疫调节(如静脉免疫球蛋白)与非肝素抗凝方案的结合。此外,中国等国家通过建立“缓冲病房”和多学科协作模式,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并提高救治效率。
本文系统整合了COVID-19相关中风的全球多中心数据,揭示了其区别于传统中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理机制,为临床识别高风险人群、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介绍
Frontiers of Medicine专注于发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通过全球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促进健康和医疗保健的发展。该刊采用严格的同行评审和编辑流程,确保发表的文章的科学准确性、新颖性和重要性。
原文信息
标题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associated stroke
作者
Lu Liu1,2, Chenxia Zhou1,2, Huimin Jiang3, Huimin Wei4, Yifan Zhou3, Chen Zhou3,5, Xunming Ji2,3,6
机构
1.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2, China
2. Neurology and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and Cerebral Venous Disease Center,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China,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2, China
3. Beijing Institute of Brain Disorders,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4. Beijing Advanced Innovation Center for Big Data-Based Precision Medicine,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Medical Engineeri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5.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6.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Xuanwu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2, China
通讯作者
Chen Zhou, Xunming Ji
引用这篇文章
Lu Liu, Chenxia Zhou, Huimin Jiang, Huimin Wei, Yifan Zhou, Chen Zhou, Xunming Ji.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associated stroke. Front. Med., 2023, 17(6): 1047–1067 https://doi.org/10.1007/s11684-023-1041-7
https://journal.hep.com.cn/fmd/EN/10.1007/s11684-023-1041-7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684-023-1041-7
感谢作者对Frontiers of Medicine的信任和支持。

《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
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于2006年正式创刊,以网络版和印刷版向全球发行。系列期刊包括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四个主题,是我国覆盖学科最广泛的英文学术期刊群,其中12种被SCI收录,其他也被A&HCI、Ei、MEDLINE或相应学科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系列期刊采用在线优先出版方式,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
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
http://journal.hep.com.cn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