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疾病的上游,与心血管事件、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发生息息相关,而肥胖是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可能要面对的问题。”4月26日,在“健康体重医者先行”主题推进活动包头专项行动启动大会上,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代谢减重中心主任孟化表示。
启动仪式现场(受访者供图)
?
启动大会同期还举行了“橙红丝带行动”,孟化为行动发起人。据悉,该行动的宗旨是:尊重生命,消除歧视;防治肥胖,重塑健康;全民参与,共创未来。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超重肥胖率已达50.7%,预计2030年将飙升至65%。
“北方地区超重肥胖率已提前‘达标’,作为健康守门人的医生群体尤为严重。”孟指出,包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200余名医务工作者中,有880人做了体重管理的筛查,仅80人体重正常,隐性肥胖(女性体脂率≥28%、男性≥20%)几乎全覆盖。
据了解,减重可使肿瘤发生风险降低32%,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下降42%。不仅能延长患者健康寿命,还能通过提升劳动力价值、减少医疗支出,实现“个人与社会双重获益”。
通常肥胖的成因常被归因于个人,被简单归咎于“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我的体重一度达到了740斤,几乎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体重。‘很荣幸’我成为了‘中国第一胖’。”患者代表、橙红丝带行动代言人宇宙在启动仪式上说:“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像他人嘴里常说的那样,就是懒,就是馋,就是不自律。”
直到2024年年底,已因过度肥胖陷入昏迷状态的宇宙遇到了孟化团队,他33年坍塌的人生才迎来了重建的希望。在中日友好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努力下,宇宙减重240斤后,孟化于今年1月6日为宇宙做了对称三孔袖状胃手术。
“我现在的体重是360斤,终于可以独自洗澡,出门游泳,去菜市场买菜啦。甚至,我现在都能自己剪脚指甲了。”宇宙说。
在孟化看来,进化生物学为现代肥胖的产生与普及提供了深层注解:储存脂肪的基因是人类祖先熬过饥荒的“生存密码”,而光吃不胖的基因早已被自然选择淘汰。当物质匮乏时代进化出的生存机制,遇到了食物过剩的现代环境后,肥胖便成为生物本能与环境剧变的必然产物。
孟化认为,对于超重、肥胖问题,根本的破局之道在于社会共治:建立支持性环境,普及“控油比控糖控碳水更重要”等科学认知,在健康政策中融入心理关怀等。
据悉,橙红丝带行动将以“医者先行”活动为突破口,直指医生群体自身健康问题——当医者以超重之躯教导患者减肥,其说服力自然消解。为此,该行动倡导医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健康生活方式。
“当我们传递健康希望时,也在治愈自己的人生困境。期待橙红丝带行动成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有力注脚。”孟化呼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