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牵头:基于维生素D代谢的维生素D状态分类:一项针对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MDPI Nutrients |
|
|
论文标题:Classification of Vitamin D Status Based on Vitamin D Metabolis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论文链接: https://www.mdpi.com/2072-6643/16/6/839
期刊名:Nutrients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nutrients
随着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全球高发,维生素D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日益成为临床与营养研究的热点。近期,由奥地利 Medical University of Graz 牵头,联合挪威、波兰及德国多家研究机构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国际营养学权威期刊《Nutrients》(IF=5.0)发表。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维生素D代谢活性的新型分类方法,为高血压人群的精准营养干预与疾病管理提供了创新思路。
研究背景
目前,关于维生素D状态的评估,学术界普遍的共识是通过测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浓度来进行。然而,对于如何界定维生素D缺乏和充足的25(OH)D精确切点,科学界仍存在持续争议。由于尚不明确的原因,一些个体在极低的血清25(OH)D水平下即可满足维生素D需求,而另一些人则需要更高的25(OH)D水平才能维持正常功能。
除25(OH)D之外,测量24,25-二羟基维生素D(24,25(OH)2D)并计算维生素D代谢物比值(VMR,即24,25(OH)2D与25(OH)D之比),可能有助于识别所谓的“功能性维生素D缺乏”,从而克服仅测量25(OH)D所带来的一些局限性。这一方法的基本理论是,25(OH)D向24,25(OH)2D的羟化是维生素D分解代谢的第一步。假设机体会根据自身维生素D需求来调节维生素D代谢,那么较低的分解代谢水平(即24,25(OH)2D相对浓度较低、VMR较低)可能提示个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更高。
目前尚无关于功能性维生素D缺乏的普遍定义,但基于既往研究,本研究将25(OH)D低于50 nmol/L(1 ng/mL = 2.496 nmol/L)、24,25(OH)2D低于3 nmol/L、且VMR低于4%作为功能性维生素D缺乏的判断标准。关于VMR能否预测补充维生素D后25(OH)D水平的升高,现有研究存在争议——该研究团队之前的研究并未发现这种预测效应。然而,其他研究则表明,利用VMR评估维生素D状态可能比仅依赖25(OH)D提供更多临床信息,如更好地反映骨骼健康状况及死亡风险。但目前相关数据仍然有限,尤其缺乏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功能性维生素D缺乏状态下的临床干预效应。

研究过程与结果
本研究是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对象为200名来自格拉茨医科大学内科医学系、血清25(OH)D水平低于75 nmol/L的高血压患者。本研究共筛查了518名研究参与者(其中200人被纳入RCT),这些参与者构成了整个研究队列,称为斯泰里亚高血压研究。初始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与安慰剂相比,每日补充2,800 IU维生素D持续8周,是否能降低24小时收缩期动态血压(ABP)。次要终点包括24小时舒张期ABP和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研究检测指标包括:血清 25(OH)D; 1,25(OH)2D; 24,25(OH)2D; 维生素D代谢相关酶活性(CYP27B1、CYP24A1),受试者在干预前后进行了血压及代谢指标评估。主要观察骨代谢和心血管风险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功能性缺乏与非缺乏者的临床特征差异。
研究的核心假设是:功能性维生素D缺乏的分类方法,可能比传统的25(OH)D水平评估更能筛选出对维生素D补充反应更好的人群。
研究总结
本研究基于高血压患者数据,首次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评估“功能性维生素D缺乏”这一新型指标对维生素D补充疗效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尽管功能性维生素D缺乏人群(约占总人群13%)具有年龄偏大、肾功能较低、糖代谢异常更显著等特征,且在补充维生素D后维生素D代谢指标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有所改善,但并未在骨代谢标志物或心血管风险指标方面展现出显著获益。结果表明,功能性维生素D缺乏可能代表一类独特的高风险代谢表型,但其作为维生素D补充疗效预测指标的临床价值尚未得到本研究证实。未来可在大型干预研究中纳入功能性维生素D缺乏分层分析,进一步验证其识别维生素D敏感人群的潜力,并深入探讨其与糖代谢异常的关联机制。
综上所述,我们所设定的功能性维生素D缺乏标准并未显示,除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下降及维生素D代谢物出现预期变化外,维生素D缺乏患者在骨代谢标志物和心血管风险因素方面能从维生素D补充中显著获益。未来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来探讨在25(OH)D检测基础上增加其他维生素D代谢物的测量,是否有助于完善维生素D状态的评估标准,并精准识别那些能特别从维生素D治疗中获益的个体。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