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ucia Carbone 来源:《自然》 发布时间:2014/9/12 12:14:24
选择字号:
最后一种猿类基因组被“破译”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10日说,他们已经完成了对生活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长臂猿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至此,地球上所有猿类的遗传密码全部被“破译”。

长臂猿是一种小型类人猿,因其前臂长而得名,它的手腕关节灵活,能在树林中像荡秋千一样灵巧、快速地前进。猿类分为大猿和小猿,其中大猿包括黑猩猩、红毛猩猩、大猩猩和倭黑猩猩,它们的基因组均已测序完成;而小猿则单指长臂猿。从进化角度看,长臂猿属于接近猴类的猿,猴类分为南美洲的新世界猴和分布在亚洲及非洲的旧世界猴(包括猕猴和狒狒等)。

“长臂猿代表着灵长类进化树上的一个分支,它填补了旧世界猴与大猿之间的空白,但其基因组序列尚未被研究过,”参与研究的美国贝勒医学院副教授杰弗里·罗杰斯说,对这种独特灵长类动物以及其他猿类的研究“将帮助我们更详细、更全面地认识人类生物学”。

研究人员在长臂猿基因组中找到了与前臂和前臂肌腱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基因组研究还表明,猿类与猕猴等旧世界猴的分化出现在2900万年前,而长臂猿与大猿之间的分化则出现在1680万年前。

新成果也将有助于了解染色体重组现象。罗杰斯说,染色体重组类似于“染色体发生爆炸,然后把碎块重新拼接”。人类和猿类中都存在染色体重组现象,它会导致出生缺陷和癌症等问题,长臂猿的染色体重组频率远比人类和其他猿类“高得多”,但长臂猿却表现得能良好耐受。

科学家还发现了长臂猿基因组特有的一种重复DNA(脱氧核糖核酸)序列,这些被称作LAVA的片段有上千个之多,它们影响细胞分裂过程中与染色体分离有关的基因。研究人员说,LAVA的存在也许可以解释为何长臂猿染色体重组频率较高。

这项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来源:新华社 林小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