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胡其峰17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获悉,首张苎麻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近日由该所刘头明博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绘制成功,该团队还同时完成了苎麻纤维产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上述成果将可直接应用于苎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工作,对未来我国苎麻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苎麻是我国特色的天然纤维作物,其产量、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遗传基础难以界定。长期以来,苎麻的育种都是以常规育种为主,具有周期长,改良性状目的性不强等缺点。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设计育种已经被广泛用于水稻等主要作物的性状改良,但苎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一直相对比较落后。
刘头明团队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资助下,率先开展了苎麻的转录组测序,构建了苎麻的首张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生物医学中心—基因组学(BMC Genomics)》《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PLoS One)》和
《分子育种 (Molecular Breeding)》均报道了上述成果。(来源:光明日报 胡其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