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ang Ni 来源:《自然—通讯》 发布时间:2013-3-5 13:54:24
选择字号:
科研人员发现胚胎免疫AB面
 
记者3月5日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生命学院和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发现,自然杀伤细胞对维持胚胎免疫耐受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揭示胚胎免疫的AB面,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权威期刊上。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胚胎对于母体来说是一个基因不合的异物,母体免疫系统识别后会发生免疫排斥,类似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但在正常情况下,胚胎不会受到母体的排斥而发育存活,这就是胚胎免疫耐受。其机制此前尚不清楚。
 
中国科大研究人员发现,在妊娠过程中,母-胎界面存在大量与众不同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天然杀伤能力很低,但可以产生伽马干扰素,抑制由于胚胎基因不合而产生的炎症细胞Th17,并将Th17的作用控制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使母体对胎儿并不产生排斥反应,而是产生保护性免疫作用。
 
研究人员之一博士后傅斌清解释说,如果母体同时遭遇病毒等病原体感染,会产生大量Th17细胞,导致炎症反应,自然杀伤细胞失去抑制能力,甚至暴露出杀伤的真面目,加剧胚胎局部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胚胎丢失或流产。尽显自然杀伤细胞与胚胎免疫的“恶人”与“卫士”AB面。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
 
为什么胚胎局部的自然杀伤细胞失去杀伤功能,而变成维持母胎免疫耐受的卫士?研究者之一倪芳博士介绍,随后该课题组又利用微小RNA芯片技术进行筛查,首次发现胚胎局部的自然杀伤细胞富含一种微小核糖核酸分子miR-483-3p,该分子在胚胎自然杀伤细胞中的含量是正常自然杀伤细胞含量的近万倍,导致胚胎自然杀伤细胞不能分泌生长因子IGF-1,失去杀伤功能,转而分泌伽马干扰素,维持免疫调节功能。该研究从新的理论角度解释了胚胎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2月的《自然-通讯》上。
 
《自然—通讯》审稿人则评价说,这项研究发现了IGF-1在人类自然杀伤细胞中的新功能,即IGF-1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这将对NK细胞的临床生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新闻网 杨保国 吴兰)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多波段观测揭示磁星快速射电暴可能起源 新型沸石分子筛合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