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何锦燕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8 16:09:02
选择字号:
鼎湖山保护区多项成果亮相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9月22日至26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杭州举行。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鼎湖山保护区)携多项成果在大会上集中亮相,引发广泛关注。

展示现场。鼎湖山保护区供图,下同

  ?

在保护地自然教育故事国际研讨会上,鼎湖山保护区作为全国11家“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CBRN)自然教育优秀案例”之一和“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然教育女性贡献优秀案例”出席会议并作分享,向世界讲述中国自然教育故事。

“我们依托鼎湖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创新推出科学教育与自然教育深度融合的‘鼎湖山模式’。”在案例故事分享环节,鼎湖山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范宗骥向参会代表讲述科学教育与自然教育深度融合的“鼎湖山模式”。他指出,鼎湖山的一大特色就是“以科学研究来支撑自然教育”。其中,鼎湖钓樟的故事非常有意义,它又叫“陈氏钓樟”,是陈焕镛院士在鼎湖山采集,并被美国植物学家梅尔以他的姓氏命名的新物种,它是国际友谊的见证。

颁证现场。

  ?

会上还宣布了第二届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资助名单,鼎湖山保护区科教科科长彭丽芳榜上有名。作为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保护区将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开展“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公民科学活动对公众科学素养和保护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彭丽芳还入选“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然教育女性贡献优秀案例”。在持续十年的一线自然教育实践中,彭丽芳通过搭建基础、探索方向、提升成效,总结出自然教育的“鼎湖山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为其他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体现了女性在以自然教育提升公众生态责任感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贡献。

鼎湖山保护区全景。

  ?

鼎湖山保护区积极参与大会展览和边会展览,带来探究式研学课程、公民科学手册、动植物图鉴等自然教育书籍,以及特色物种文创、打卡折页等自然教育产品,并配合详尽的科普视频介绍,向国内外与会嘉宾全方位展示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教育成果和独特风采,分享自然教育经验。

会上还宣布了鼎湖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为2026年第二十七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大会举办地。据悉,本次鼎湖山保护区集中亮相大会,体现了社会各界对鼎湖山保护区各项工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未来,鼎湖山保护区将依托鼎湖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这一国际平台,深入实践各项工作,向世界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风云三号H星成功发射 太阳能热泵或助数据中心回收浪费能源
一种高糖水果可能降低糖尿病风险 亨廷顿舞蹈症首次采用基因疗法治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