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是2025年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5)的“东华日”。东华大学通过“论坛谋策、展览呈智、秀演传韵”三大篇章,将“设计+科技”“时尚+科技”的创新基因嵌入城市发展的肌理。
当天,“生生不息:设计驱动的生态·生产·生活新未来”科技与时尚智库论坛顺利举办,并发布2025年度上海时尚引领标杆企业名单以及“上海时尚出品”创新产品系列。
?
“当我们谈论自然正增益时,并非仅指‘减少伤害’,而是强调‘增加益处’。将设计视作系统工程,在每个环节都嵌入集体行动,由多方协同发力。每一次选择都在重新塑造生态资产负债表,推动时尚行业从资源索取者转变为生态修复者。”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上海区域项目总监王倩在主旨演讲中说道。
南通富美服饰董事长孙建华指出,设计并非简单堆砌元素,而是依托供应链的精简、工艺的持久与体验的真实,切实解决具体问题。当产品本身能够彰显价值,营销自然可以归于宁静;当细节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口碑便会成为最强大的流量入口。
复旦大学教授张伊娜从智库的视角出发,认为下一轮增长点将聚焦于“理性可感”,通过数据洞察结构性机会,借助情感叙事连接生活方式。扩大时尚消费的切入点,在于以绿色、国潮及科技面料等微趋势撬动细分人群;通过提供可负担的美学与服务,将一次性购买转化为长期关系。
在圆桌论坛环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副校长肯·尼尔、英国诺维奇艺术大学副校长本·斯托弗、可持续设计专家约瑟夫·普雷斯、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未来设计学院院长邱信贤、历峰集团时尚品牌人力资源总监杨立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杨青青、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孙捷等,聚焦“AI 与可持续时尚的多重未来”这一主题,从“可持续时尚”“设计驱动”“智能科技”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上海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重要合作伙伴和承办方,东华大学的“超时尚——人工智能与可持续时尚的多重未来”展区同样备受瞩目。展区内展示了“月壤成纤”技术、无氟安踏膜以及会“发光”的汽车内饰等近30件科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成果。大会期间,东华大学还举办了“原源不断,生生不息”可持续时尚论坛、第四届汉服创意与版权论坛。
东华大学展区。图片均由东华大学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