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学疼痛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已确定前列腺素中哪种受体介导疼痛但不引发炎症。9月25日,这项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成果,可能有助于研发更具选择性的镇痛药物,从而减少副作用。
一项可能为关节炎和偏头痛提供更安全、更智能镇痛方案的新发现。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
“炎症与疼痛通常被认为相伴相生。但能够阻断疼痛同时保留促进愈合的炎症过程,是疼痛治疗改进的重要一步。”纽约大学教授Nigel Bunnett表示。
非甾体抗炎药是全球最常用药物之一,美国每年消耗量约达300亿剂。这类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布洛芬或阿司匹林)和处方药。但长期使用多数非甾体抗炎药存在严重风险,包括胃黏膜损伤、出血风险增加以及心肝肾问题。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科学界普遍认为消除炎症即可缓解疼痛。然而炎症作为免疫系统对损伤或感染的反应,具有保护作用。
“炎症对人体有益,它能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论文通讯作者、纽约大学疼痛研究中心客座教授Pierangelo Geppetti指出,“用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炎症可能延缓愈合过程并推迟疼痛康复。更佳的前列腺素介导疼痛治疗策略,应是在不影响炎症保护作用的前提下选择性减轻疼痛。”
研究中,团队重点考察前列腺素E2(被视为炎症性疼痛主要介质)。前列腺素E2拥有四种不同受体。Geppetti前期研究指出EP4受体是产生炎症性疼痛的主要受体。但本次研究通过更精准的实验方法,发现EP2受体才是疼痛主因。局部给药EP2受体后,小鼠疼痛反应消失且炎症反应未受影响。
“令人惊讶的是,阻断EP2受体能消除前列腺素介导的疼痛,同时炎症进程不受干扰。我们成功实现了疼痛与炎症的脱钩。”Geppetti表示。
研究人员正在继续临床前研究,探索针对EP2受体的药物如何用于关节炎等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疼痛疾病。
“选择性EP2受体拮抗剂可能具有重要价值。虽然仍需深入研究副作用(特别是全身给药时),但针对膝关节等部位的局部靶向给药方案前景可观。”Geppetti说。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3782-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