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姬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6 14:43:44
选择字号:
新技术破解黑土地秸秆还田难题,助稻田地力提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黑龙江省泰来县举行秋水切埋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现场测产会。结果显示,秋水切埋全量还田方式下,水稻亩产达670.3公斤,在每亩节肥28%前提下,较半量秸秆春旋还田对照田增产67.4公斤每亩。

秋水切埋秸秆还田技术示范田现场实收作业。中国农科院供图

  ?

该团队研究员刘宏斌介绍,“秋”是指秋季,“水”是指秋季收获后田间少量补水,“切埋是指还田作业时农机的动作。该技术是在秋季水稻收获后,田间少量补水后将秸秆切埋至耕层土壤。变春还田为秋还田,充分利用秋、冬、春三季200余天休闲期的有效积温;变旱整地为水整地,创造利于微生物活动的环境;变半量还田为全量还田,让更多秸秆碳回归土壤;变浅打浆为深切埋,避免土壤结构破坏。

秋水切埋秸秆还田技术充分利用休闲期有效积温,发挥微生物分解和冻融交替“撕扯”作用,实现秸秆高效腐解,破解了秸秆腐解高峰期与水稻生长季重叠的难题,实现了耕层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和土壤结构的改善。

今年是该技术现场实收测产的第3年,已连续实现了水稻单产提升10%以上。现场作业显示,集“纵切—横压—插埋—抹平”于一体的自主研发农机,一次作业即可完成秸秆还田,秸秆压埋率90%以上,田面基本无残茬,作业后田间平整。

自主研发的农机具进行秋水切埋水稻秸秆还田作业。中国农科院供图

  ?

该技术由资划所牵头,历时多年研发。针对东北黑土区水稻秸秆还田难、水稻单产和地力难以提升的问题,研发团队创新运用秋水切埋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并配套研发了作业机具与水肥管理技术。

与会专家认为,秋水切埋是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重要方式,该技术农机农艺融合度好,为破解东北稻秸还田难题和提高水稻单产提供了重要路径,是助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重要措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高温电催化甲烷高效协同转化发现新途径 流氓行星出现“恒星级”增长
颠覆认知:苔藓植物,真的不简单 中国科大发展“绿氢冶铁”新技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