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昊昊,李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21 13:04:24
选择字号:
2025国际能源环境与先进材料研讨会长沙举行

 

9月20日至21日,2025国际能源环境与先进材料研讨会(ISEEMS-2025)在长沙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围绕能源、环境与先进材料领域的前沿科学与技术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

会议现场。主办方 供图

  ?

本次大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日本工程院院士、日本弘前大学教授官国清,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沈阳化工大学教授许光文共同担任主席。会议设6个平行分会场,“墙报交流环节”为青年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拓展合作机会的平台。

开幕式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仇怡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她表示,全球能源转型与环境治理已进入关键时期,科技界应加强跨学科、跨地域合作,共同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她诚挚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充分利用研讨会平台深入交流、碰撞火花、增进共识,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郝晓刚代表联合主办单位致辞。他表示,山西省化工学会与太原理工大学长期深耕化工与材料领域,期待借ISEEMS平台促进国内外学术互动与产学研协同创新。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储富祥研究员作“木竹产业‘十五五’科技创新的几点思考”报告。他表示,以可再生木质纤维资源替代传统化石原料,开发高附加值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是实现林业碳汇和经济双赢的关键。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Orlando Rojas作题为“人工智能在循环生物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的报告,提出通过机器学习和多尺度模拟优化生物质转化过程。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勇强作“木质纤维素全组分精炼技术”报告,强调通过绿色催化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实现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是突破生物质资源产业化瓶颈的核心策略。

日本东京大学堤敦司教授Atsushi Tsutsumi重点讨论了流态化技术在生物质气化制氢、低碳能源联产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工程化挑战。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徐春保指出,生物精炼不仅可生产低碳燃料和材料,还能与冶金、化工耦合集成,形成“碳负排放”工业新模式。

此外,吴义强院士团队以“‘以竹代塑’科学前沿”为主题作报告,指出竹材的高效低碳加工和功能化利用是缓解塑料污染、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方向,提出构建竹基材料全产业链绿色制造技术体系的新思路。

本届会议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山西省化工学会、日本弘前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联合主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承办。下一届将在泰国举行。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揭示深海热液动物“以毒攻毒”的机制 大连化物所研发出首例氢负离子原型电池
科学家揭示蛋白药物稳定性的普适机制 “一招鲜”让菊花采后叶片实现“冻龄”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