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孔凤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9 16:03:51
选择字号:
“生物质双流化床化学链气化技术”获专家好评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获悉,该所和广东液态阳光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生物质双流化床化学链气化技术”,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评价,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会议现场合影  武景丽摄

评价委员会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蒋剑春等七位专家组成。

与会专家认为,该成果亮点颇多。通过一系列研究开发,团队形成了生物质双流化床化学链高效气化技术。团队创制出铁基复合载氧体,兼具载氧、载热及催化重整功能,还建立了从筛选、制备到规模化生产的全流程技术体系,实现了工业规模化生产。同时,团队建成千吨/年级生物质双流化床化学链气化工艺全流程中试装置,集成多种优势,实现生物质免空分气化制备高品质合成气。

据了解,青岛能源所热化学转化研究组在该领域深耕已久。自2016年起,便致力于化学链气化复合载氧体和双床气化工艺装备研发。历经多年努力,2023年实现复合载氧体吨级放大生产,建成千吨/年生物质双流化床气化中试装置;2024年完成千吨级中试平台调试和热态运行试验,今年实现全流程工艺运行验证。6月5日至8日,中试装置经72小时现场考核,以桉树加工废弃物压缩成型颗粒为原料,各项指标优异,充分验证了技术的先进性与稳定性。

在知识产权方面,该技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1件,其中7件获得授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依托此技术,广东液态阳光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建设的15万吨/年生物质绿色甲醇工业示范项目已签约立项。目前,项目已完成多项审批以及厂区布置和工艺初步设计,安评、环评和能评工作正在推进。同时,青岛能源所、广东液态阳光公司和中国五洲工程集团正全力优化工艺包设计,这意味着该技术成果转化进入工程化实施阶段,是产业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据悉,“生物质双流化床化学链气化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意义重大。它为生物质绿色甲醇、绿色燃气和航空煤油等绿色燃料生产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将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望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问世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