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9/9 15:42:10
选择字号:
郝洪院士开讲“名师第一课”:土木工程大有作为

 

“土木工程永远不会消失,在中国,它更是大有作为!”9月6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教授郝洪走进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025级本科生“名师第一课”,为全体新生呈上了一场兼具深度与热度的专业启蒙盛宴。讲座由广州大学副校长傅继阳主持。

郝洪讲座现场。广州大学供图

  ?

讲座伊始,郝洪以一张红色预警图表切入主题,直击当下全球工程人才紧缺的现状。他援引世界发展调查结论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缺乏足够的工程师来实现既定的基础设施发展目标。”他指出,中国每年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重长期保持在8%左右,“双碳”目标、城市更新、智慧交通、韧性城市等新赛道,也正把土木工程推向“第四次建设高潮”。

为了让新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土木工程的魅力与价值,郝洪通过一组组详实的数据、一个个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案例、一段段亲身经历的人生故事,构建起一座“行走的课堂”。

从赵州桥到港珠澳大桥,从“中国天眼”到广州大学“数字孪生智慧校园”,郝洪用“行走的课堂”带领同学们纵览华夏建造史,并现场展示我校团队自主研发的“大型建筑抗震韧性提升系统”——只需0.1秒即可完成12层框架结构地震损伤评估。“这就是你们未来可以亲手创造,甚至超越的技术!”郝洪说。

在谈到土木工程师的时代使命时,郝洪用“三个一”深情寄语新生:锻造“严谨到每一颗螺栓”的行事风格,扛起“守护每一条生命”的安全责任,贡献“降碳每一克排放”的绿色智慧。此外,他鼓励新生们主动拥抱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交叉融合,成为“懂编程、精材料、会设计”的新工科人才。

讲座最后,郝洪再次发出号召:“希望同学们坚定信心、勇担责任,土木工程大有可为!”他勉励新生们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脚踏实地、不懈奋斗。讲座结束后,新生们热情高涨,纷纷争相上台与院士合影留念。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国产离子回旋加热系统研制成功 引力波最终证实了霍金的黑洞定理
不纯,原来你是这样的电池负极“保护膜” 基因编辑技术带来1型糖尿病治愈新希望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