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大讲堂”暨上海分院“报国讲坛”纪念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果60周年专场活动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报告厅举行。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李林作《结晶映甲子初心照未来——纪念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工作六十周年》专题报告,回顾了老一辈科学家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完成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工作、取得这一历史性成就的历程,并系统梳理了当前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
?
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诞生于上海市岳阳路的“320大院”。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前身之一)、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三家单位协同攻关,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提起建国以来的科研成就,人们立即会想到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李林表示,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继1828年人工合成首个有机分子尿素后,人类在揭示生命本质征途上的里程碑式新飞跃,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永恒的意义。
1958年12月,在世界上首个蛋白质胰岛素一级结构测定三年后,人工合成胰岛素项目正式确定,并获得国家机密研究计划代号“601”,意指60年代第一大任务。面对这个科学问题的“无人区”,王应睐、邹承鲁、钮经义等老一辈科学家们没有退缩,抱着“人工合成胰岛素100年也要搞下去”的决心,开始了长达7年时间的探索。他们不计名利、不畏艰辛、不讲条件、顽强拼搏,充分显示了开拓创新、严谨求实、协作突破的科学精神。
?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代代相传薪火不灭,在新时代与国家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更加熠熠生辉。”李林指出,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攻关过程,体现了中国科学家敢于挑战生命科学前沿里程碑式研究的创新自信与科学雄心,而每个人都对贯穿研究全程的“胰岛素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活动现场,李林介绍了对“胰岛素精神”的两种阐释角度。其一包含六个方面: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创新胆略,淡泊名利、勇攀高峰的家国情怀,凝聚专家、汇集众智的学术民主,团结奋进、协同攻关的合作氛围,严谨求实、突破难点的顽强意志,原始探索、静水流深的科研环境。其二则是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所训相一致的“献身、求实、团结、奋进”八字箴言。
“我们要发扬胰岛素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李林在报告最后说道。
1978年12月14日,聂荣臻副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胰岛素总评会的全体同志。图片均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卓越创新中心提供
?
活动现场,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在致辞中指出,科学探索与革命探索本自同源,科学家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在科技战线上的生动体现。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展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与“胸怀祖国、勇攀高峰、协同攻关、淡泊名利”的科学家精神之间血脉相连的红色基因。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党委负责人刘小龙强调,回顾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辉煌,更是为了传承使命。在新的赶考路上,要始终牢记“四个面向”“四个率先”“两加快一努力”的要求,勇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职责,将个人追求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更加坚实的步伐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努力产出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关键性重大成果。
中国科学报社副总编辑肖洁表示,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项工作,被誉为“前沿研究的典范”,时至今日仍是我国科学家最重要的标志性科学成就之一。在突破“卡脖子”技术,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攻坚中,科研工作者尤其需要发扬像“胰岛素精神”这样的科学家精神。“胰岛素精神”的重要体现,就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优良传统,是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是集中优势、集体攻关的科研组织经验。
上海分院纪检组组长、分党组成员,沪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孔朝晖在总结讲话中,与观众分享了三句话。第一,让初心成为攀登科技高峰的恒心,今天的科技工作者,要向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团队学习,努力攀登科技高峰,努力推进“四个面向”的初心,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第二,让协同成为科学家的共识,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面对国家的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唯有协同攻关,全院、全国一盘棋,让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才能形成“集团军”作战的新优势。第三,让奋斗成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最亮丽的底色,今天的科技工作者,同样要拿出当年“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劲头,勇闯无人区,把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分党组主办,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中国科学报社协办。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党委负责人刘小龙,纪委书记姚娅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胡金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东等上海分院系统相关单位干部职工代表、一线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代表在现场参加活动。活动同步通过中国科学院“科苑党建”微信视频号、科学网、中国网、光明网、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媒体平台进行在线直播,中国科学院百余个院属单位和社会大众共60余万人通过线上直播观看了此次宣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