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科学家研究显示,自1985年以来,亚马孙雨林旱季降雨减少的近75%可归因于森林砍伐。研究该表明,砍伐与全球排放上升造成了亚马孙雨林的转变。相关研究8月31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亚马孙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热带森林,对维持区域和全球气候稳定发挥关键作用。近几十年来,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温上升与森林砍伐的叠加效应,已被证实改变了亚马孙等自然环境的水循环、碳循环和能量循环。但此前的研究尚未理清这些因素及其在驱动亚马孙雨林转变中的相对作用。
圣保罗大学的Marco Franco和同事分析了1985至2020年覆盖亚马孙雨林约260万平方公里的卫星数据,量化了森林砍伐和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分析表明,森林砍伐导致每个旱季的雨量减少15.8毫米,约占总雨量减少量的74%。森林砍伐还导致了地表最高气温上升2℃中的16.5%,其余则归因于全球气候变化。
研究进一步表明,亚马孙的地区气候对森林砍伐呈非线性响应,最显著的气候影响发生在砍伐初期,即森林覆盖率损失最初10-40%的阶段。最后,研究者通过外推这些结果(假定现有砍伐率持续)预测了亚马孙气候2035年的状态,基于这些计算,与1985年相比,亚马孙地区预计将升温总计2.64℃,每个旱季降雨减少28.3毫米。
这项研究的发现强调了森林砍伐作为亚马孙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其重要性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协同作用。研究者表示,理解这一关联十分关键,有助于制定有效缓解和适应策略,保护亚马孙雨林的重要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与森林砍伐对亚马逊气候的相对贡献。图片来自作者
相关文章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3156-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