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田禾院士、马骧教授团队设计并开发了系列具有手性识别特性的功能染料,为手性传感中先进光学材料开发提供了新启示,也为可视化手性识别开辟了新途径。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手性是自然界赋予分子的“镜像”属性,也是药物、农药、食品添加剂发挥预期作用、避免毒副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精确识别对映体并开发相应分析技术尤为重要。基于振动诱导发射(VIE)的发光检测技术具有简便、快速以及实时监测等优点,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精确调节其发射能级以高灵敏度区分对映体。
研究团队通过在VIE分子中引入识别单元2-氨基-1,2-二苯乙醇,设计开发了系列具有手性识别特性的功能染料。机制研究表明,该手性识别过程源于电荷辅助氢键驱动的共组装过程,通过空间位阻效应调控染料激发态构象的平面化,分子尺度的动力学精确放大为肉眼可见的宏观信号,实现实时和高灵敏识别。此外,研究团队建立了将RGB值与CIE坐标关联的精密光学分析系统,用于分析手性分子的对映体过量。
功能染料结构及可视化手性识别过程。图片由研究团队提供
?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3065-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