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7 19:55:23
选择字号:
高性能水系锌硫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东北大学副教授宋禹团队在水系锌硫电池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采用共溶剂策略,调控锌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溶剂化结构,促进溶剂化锌离子与硫正极间相互作用,进而加速硫正极的还原反应动力学。相关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

水系锌-硫电池具备高安全、低成本、高容量等特点,在大规模储能领域极具应用潜力。然而,由于硫的导电性差、电池固-固反应动力学缓慢,电解液中的水分子易分解,导致电池放电电压低、循环稳定性差,阻碍其实际应用。

本工作中,团队首先以N,N-二乙基甲酰胺(DEF)作为共溶剂研究模型,形成[Zn(H2O)5DEF]2+溶剂化结构加速硫电极-电解液界面反应动力学。此外,由于DEF的强给电子效应,增强了硫电极的固有电子导电性。DEF提供的电子占据硫原子的反键轨道,增加其电子云密度并引发原子间静电排斥,削弱S-S键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硫快速转化为ZnS。所组装的锌-硫电池实现了0.8 V的稳定放电平台以及1583 mAh·g-1的高比容量,经过2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5%。团队还组装了Ah级软包电池,成功进行概念验证,电池性能优于以往文献报道的水系锌硫电池。同时,团队结合机器学习与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对18种有机共溶剂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供体数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是预测电池性能的关键描述符。借助此描述符,可快速筛选高性能水系锌硫电池共溶剂,显著提高研发效率。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共溶剂策略,为高性能水系锌硫电池电解液设计提供有效工具。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jacs.5c0671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D打印让瘫痪大鼠重新行走 喜马拉雅黑豌豆营养价值获研究认定
捉到幽灵粒子,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 血压应控制在多低?新研究给出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