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宇彤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8/23 16:49:20
选择字号:
科学家首次揭示齿肋赤藓耐干响应的磷酸化分子调控机制

 

齿肋赤藓是极端耐干植物的典型代表,能够承受超过98%的细胞脱水,接近植物耐干能力的生理极限,并在遇水后几秒钟恢复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能够快速响应水分的变化。在植物应对水分变化的过程中,蛋白质磷酸化是一种快速且可逆的翻译后修饰,在启动信号转导、调节蛋白功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蛋白质磷酸化如何调控齿肋赤藓的秒级复水响应机制尚不明确。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张道远团队利用4D-label-free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对齿肋赤藓脱水-复水过程中蛋白质和磷酸化蛋白质进行了精确定量分析。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杂志》。

研究结果表明,在齿肋赤藓脱水-复水五个阶段中共定量了2854种蛋白质和1177种磷酸化蛋白质,其中包括1447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和699种差异磷酸化蛋白质。在磷酸化蛋白质中,36.5%的蛋白质丰度发生显著变化。

整合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磷酸化在脱水和复水过程中动态调控不同的代谢途径。在脱水过程中,光合作用、谷胱甘肽代谢、柠檬酸循环、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和DNA修复协同作用,维持细胞稳态并增强保护性反应。在复水过程中,磷酸化激活核糖体生物合成、能量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和大分子复合物组装等途径,促进细胞功能恢复。其中,谷胱甘肽代谢是介导脱水-复水反应的核心磷酸化调控途径。关键抗氧化酶ScDHAR1在Ser29和Ser218位点的磷酸化可增强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增强干燥耐受性。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齿肋赤藓耐干响应的磷酸化分子调控机制,解析齿肋赤藓在脱水-复水过程的全局磷酸化调控通路,并靶定了一个关键磷酸化蛋白—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ScDHAR1,深化了对极端耐脱水与快速复水机制的理解,为培育抗逆作物提供了宝贵的基因资源。

相关论文信息:http://dx.doi.org/10.1111/tpj.70373

  ?

齿肋赤藓脱水-复水过程中表型、生理及蛋白质磷酸化变化(研究所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橡胶树育种路上的“石头”能数清了 人类胚胎着床过程的力学机制首次揭示
破解人脑独特性的关键DNA片段发现 NISAR卫星破纪录天线在太空“绽放”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