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梦然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8/18 8:19:23
选择字号:
新型显微技术突破快速3D成像极限
推动生物医学研究向高维度、智能化发展

 

新型显微镜将衍射光学器件与25个微型相机相结合进行成像。图片来源: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

  ?

科技日报北京8月17日电(记者张梦然)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显微技术,突破了快速3D成像的极限。他们利用25台相机组成高速显微镜,能一次性捕捉整个小型生物体内部的实时细胞动态过程。该技术为发育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运动研究等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察手段,将推动生物医学研究向更高维度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光学》期刊。

传统显微镜在获取3D图像时,通常依赖机械聚焦或逐层扫描不同深度,这一过程速度较慢,无法捕捉快速发生的生物动态,还容易造成图像畸变或信息丢失。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开发了名为M25的新型显微镜系统。该系统基于多焦点显微镜技术进行扩展,利用25个同步工作的相机,同时记录来自不同焦平面的图像,从而实现无需扫描的高速3D成像。

研究表明,新显微镜可在高达180×180×50微米的3D空间内,以每秒超过100个体积帧率采集25个焦平面的数据,达到实时成像水平。系统核心是一块特制的衍射光学元件,它能将入射光分割并引导至25个相机,每个相机对应一个独立且精确控制的焦平面。为了克服传统色散校正组件体积大、难以扩展的问题,团队设计了集成在各相机镜头前的定制闪耀光栅,有效校正了多焦点光栅引起的色散效应。

M25系统的关键创新在于用轻巧紧凑的定制光栅,替代了传统笨重的棱镜系统。这种设计使其特别适用于观察胚胎发育或者自由运动的小型模式生物。

验证中,团队对包括秀丽隐杆线虫和黑腹果蝇在内的多种活体模式生物进行了实时3D成像。过去,科学家在观察线虫运动时往往只能看清部分身体结构,而M25则能全程追踪整条线虫在3D空间中的自然运动轨迹。这为解析生物神经系统提供了全新工具,还可进一步探究基因突变、疾病状态或药物干预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M25系统可直接安装在标准商用显微镜的侧端口上,除特制的衍射光学元件外,无需额外专用硬件,显著降低了推广的技术门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澳科学家称观测到迄今最古老快速射电暴 新化石揭示最早的离水探索之旅
水空两栖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首飞测试成功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