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体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7 15:02:46
选择字号:
尼安德特人可能吃蛆虫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对尼安德特人遗骸中的一项神秘化学特征感到困惑,而7月25日发表于《科学进展》的一项研究可能找到了线索。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我们的近亲古人类们经常食用幼虫,那就足以解释他们遗骸中存在的化学标记之谜了。这项发现为描绘尼安德特人的营养图谱增添了新的内容。

尼安德特人可能把蛆虫和肉一起食用。 图片来源:Roman Uchytel/Science Photo Library

通常来说,吃的肉越多,动物体内储存的氮15就会越多。此前研究发现,在来自更新世晚期的尼安德特人骨骼中,这种氮同位素含量极高,通常只在鬣狗和狼等超级肉食动物的体内才会有这样的水平。这一直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

“我们的肠道不是食肉动物的肠道。”美国凯尼恩学院的人类学家Bruce Hardy指出,“我们的肝脏处理蛋白质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尼安德特人体内的氮15水平高得几乎不可能。

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美国普渡大学人类学家Melanie Beasley和团队成员试图探究尼安德特人氮15水平提高的原因,研究他们是否并非大量吃肉,而是采取了某种特殊的食物处理方式。Beasley的灵感来源于历史上原住民食用腐烂食物与食腐蛆虫的案例。

为了探究尼安德特人是否采用了相似的“配方”,Beasley和同事研究了34具腐烂两年的人类尸体肌肉组织样本。他们发现,随着肉体的分解,其中的氮15水平会上升。同时,他们对组织样本中的数百条蛆虫进行采样,测得蛆虫体内的氮15含量达43‰,而组织中的含量最高为8‰。

这两个结果都表明,相比于吃了超大量的肉,如果尼安德特人食用腐肉和蛆虫,就可以更合理地解释他们体内高到令人费解的氮15水平。Beasley表示,这种饮食可能比只吃蛋白质来得更全面。

荷兰莱顿大学的生物考古学家Amanda Henry 表示,这项研究超越西方视角,拓宽了人们对食物链的看法。但Hardy表示,如果没有一种专门指示食用蛆虫的同位素或其他标记,那仍然很难明确断定尼安德特人是否真的把蝇类幼虫作为零食。

德国图宾根大学的生物地球化学家Hervé Bocherens指出,该研究的条件可能无法很好地模拟尼安德特人的环境,当时的肉腐烂方式可能与实验室中的尸体不同。

Beasley表示,为了更好地模拟相同情景,她希望与那些仍在使用腐肉处理法的原住民群体合作,并测试他们所准备的食物。“我们承认这些结论是初步的,并鼓励进一步的深入调查。”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t746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学者研究入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案例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