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灵奖得主:AI尚未具备人类好奇心 跨学科交流是科研未来 |
|
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7月在北京召开,图灵奖得主、计算机科学领军人物罗伯特·塔扬获得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塔扬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跨学科交流蕴藏着惊人的可能性,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为此提供了平台。
“科学研究正在日益走向交叉融合”
总台记者邹韵:这项荣誉对您意味着什么?获此殊荣是否让您此次中国之行有了特殊意义?
图灵奖得主罗伯特·塔扬:这是对终身成就的褒奖,它与表彰具体成果的奖项有所不同。它让我有机会回顾自己漫长的学术生涯,回想起多年来指导过、支持过我的那些人,还有我早已过世的双亲。所以整个过程让我心潮起伏。这个奖项的设置令人惊叹,我能够忝列其中,与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获得者这样精英中的精英同列,真的深感荣幸!
总台记者邹韵: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000名顶尖科学家。与会学者围绕“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这一共同主题展开讨论。在此次论坛上,您计划传达哪些核心观点呢?
图灵奖得主罗伯特·塔扬:我认为此次会议的核心不在于探讨具体的想法,而是重在分享研究方法,构建一个社群。我认为这正是此次会议的意义所在。这种互动不仅限于学科内部,更是跨学科展开交流。本次会议为数学家、物理学家与计算机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交流机会,这里边蕴藏的可能性惊人。科学研究正在日益走向交叉融合,本次会议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
“人工智能尚未具备好奇心与探索欲”
罗伯特·塔扬还表示,人工智能取得了令人震惊的飞速发展,但尚未具备人类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总台记者邹韵:几十年前,您曾认为人工智能太过于模糊,用您的话说是“不够数学化”。您当时是否预见到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
图灵奖得主罗伯特·塔扬:过去几年人工智能取得的进展令所有人震惊,它能近乎吸收互联网全部信息并进行综合处理,它能整合整个人类知识库中的信息,并用我能理解和使用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呈现在我面前。在十年前,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但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至于人工智能未来的方向,我们谁也无法预料。
总台记者邹韵:您认为人工智能近期有哪些可能的新趋势?
图灵奖得主罗伯特·塔扬:现在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过不了几年我们就会迎来奇点,到那时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将超过人类,并且还会越来越聪明,届时人类该何去何从;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遵循周期律,我们目前正处在技术成熟度曲线的顶峰,处于前所未有的高度,说人工智能将极其重要,这些系统将变成“超级智能”。我更倾向于后者的观点。这让我联想到儿童的学习过程,他们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统还远未达到这种自主探索、保持好奇心和目标导向的状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