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王冰笛,车慧卿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3 20:01:08
选择字号:
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办

 

近日,“聚落与社会: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举行。此次研讨会汇聚了众多国内外考古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30年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开幕式上,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指出,中美鲁东南联合考古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合作考古项目之一,为聚落考古研究和中外联合考古树立了合作典范。希望各方共同梳理项目的宝贵经验与全球聚落考古的丰硕成果,深入探讨古代聚落与社会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长张凌表示,鲁东南地区是中华文明形成与秦汉统一进程的关键区域,中美联合考古项目在此取得了丰硕学术成果,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典范。国家将继续加大支持投入,鼓励中国学者参与“一带一路”考古研究,欢迎国际团队加入夏文化、甲骨文、文明探源等重大课题,进一步深化中外考古合作。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孙波称,该项目为聚落考古树立标杆,期望山东考古在多方面展现更大作为。

美国耶鲁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文德安代表中美联合考古队,感谢中方支持,希望继续加强合作,推动文明进步。

研讨会内容丰富,分为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分组讨论三个环节,共举行80场报告。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长王芬主持主旨报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教授沈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荆志淳分别主持专题报告。来自山东大学、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单位的中外学者围绕相关议题深入研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代表还实地参观了教育部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山东大学博物馆,直观感受考古科研成果。

此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大学博物馆主办,《东方考古》编辑部协办。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60多家单位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据悉,该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对过去30年合作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更为中外考古学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为未来聚落考古研究和中外联合考古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科学》(20250717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