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姚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7/23 19:59:46
选择字号:
五位一体协同推广机制助安徽宣州早稻单产创新高

 

“今年种了新品种,再配套上新技术,种植效率提高了,种田变轻松了,每亩还增产200多斤!”早稻丰收之际,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五星乡种粮大户金雪明感叹。

示范田里的中早88。中国水稻研究所供图

  ?

7月21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粮食单产提升“揭榜挂帅”项目迎来一份答卷:经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种植业局组织的测产专家组对200亩连片示范田现场实收测产,早稻平均亩产达581.86公斤,较非示范区增产超20%,刷新当地早稻单产纪录。这标志着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宣州区种植业局、宣城水阳江种业联合攻关的早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取得突破。

宣州区作为双季稻主产区,早稻当家品种“中组3号”已推广20年,面临抗病性退化、单产停滞的瓶颈。2025年3月,该区启动“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国张榜征集解决方案。

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当地科技企业宣城水阳江种业成功揭榜,与宣州区种植业局共同打造高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种植大户,形成“推广机构+科研院校+农业企业+示范基地+规模大户”五位一体协同推广机制。

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华丽指导下,示范基地选用了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稻新品种“中早88”,连片种植200亩。

“这个品种生育期正好适合宣州区双季稻茬口,而且丰产性很好,连续两年区试产量均比对照增产8%以上。这个品种还耐肥、抗倒、抗稻瘟病,适宜机械化种植。”张华丽介绍,示范区同步开展了早稻新品种对比试验,从18个对比品种中筛选更加优质的早稻新品种,为今后品种的更新换代做好种子资源储备。

针对“中早88”的品种特性,结合本地早稻种植地力水平、气候条件、种植茬口等因素,合作三方共同制定了宣州区早稻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模式,改传统撒直播为机插秧,培育壮苗、适度密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关键核心技术落地应用。

宣州区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安徽省产粮大县,又是全国水稻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今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93万亩,其中早稻20.5万亩。如何把专家产量转化为大户产量,是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的重中之重。

为此,宣州区充分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先后组织现场观摩培训2场,技术培训6期,实地田间指导300余次,培训种植大户112人次,带动周边6个早稻主要种植乡镇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5380亩。

实收测产现场。中国水稻研究所供图

  ?


宣州区种植业局局长李志表示,“五位一体”协同推广机制正在发挥更广泛的作用。近期,又有多名专家主动“揭榜”,将在全区范围内精心打造5个百亩攻关田、13个千亩示范方、2个万亩高产片,力争实现3.3万亩示范区亩产超全区平均水平5%以上,辐射带动10万亩均衡增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科学》(20250717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