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超群团队与河北大学教授张继泉团队、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吴旭干团队合作,首次鉴定甲壳动物的甲基法尼酯结合蛋白(MFBP)基因,并阐明其在甲基法尼酯保护和对虾蜕皮调控中的关键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甲壳类保幼激素结合蛋白结构域基因筛选。研究团队供图,下同
?
甲基法尼酯是甲壳动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过程的关键调控激素,但其在血淋巴中循环过程中易受到代谢酶作用降解。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现甲壳动物血淋巴中存在可以保护甲基法尼酯的蛋白,但其具体成分一直未有鉴定。
研究团队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在甲壳类发育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通过跨基因组分析,筛选甲壳动物中含有保幼激素结合蛋白结构域的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中获得一个肝胰腺高表达基因,该基因编码产物与甲基法尼酯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特异结合能力,因而命名为MFBP。凡纳滨对虾MFBP在结构上对甲基法尼酯具有结合偏好,在血淋巴中可以保护甲基法尼酯免受降解,从而介导对虾蜕皮抑制作用。
MFBP与甲基法尼酯的ITC和SPR结合曲线。
?
该研究不但为解析甲壳类与昆虫类保幼激素/甲基法尼酯系统的进化差异提供了新见解,也为通过内分泌手段调控经济甲壳动物生长发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jbc.2025.11029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