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23 18:52:29
选择字号:
农技推广新模式赋能小麦单产大面积提升

 

5月2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作物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暨座谈交流会在河南省商丘市召开。

在睢阳区勒马乡中麦578大面积生产示范田,种粮大户王帅州介绍,该示范方种植面积超过500亩,采用了适期晚播半精量播种、种子包衣、播前播后双镇压、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在睢阳区辐射面积3万亩以上。当前中麦578在示范方田间长势均匀,亩穗数53万穗左右。在2024年秋播以来冬、春两季及初夏长时间干旱,仅拔节期浇1水的条件下,籽粒灌浆良好,千粒重已达到当地常年52克的表现,预计亩产将超过650公斤。

中麦578示范方。中国农科院中原中心供图

  ?

中原研究中心小麦品质分子改良团队首席、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勇介绍了该中心建设的“院地合作三位一体”农技推广新模式。

通过选用中麦578、郑麦1860、郑麦136等主栽优良品种,应用精细整地、适期晚播适量播种、种子包衣、播前播后双镇压、肥水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全程机械化等综合技术,专家团队在核心示范区围绕播种、拔节、关键等生产管理关键节点,开展“田间课堂”等多种形式的交流、观摩和培训。

此外,通过应用“多级联动”的技术推广模式,以示范和社会化服务为抓手,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小麦生产管理水平,有效落实了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综合技术的转化应用和普及,提升小麦生产的田间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

即将丰收的中麦578。中国农科院中原中心供图

  ?

据悉,中原研究中心建立了种子、农技、植保、土肥相关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组—省区域专家组—地市专家组—县(市)专家组—科技示范主体”的多级联动技术团队,在河南省各地市布局技术指导组,在小麦播种、越冬、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等关键农时,围绕适期晚播适量播种、精细整地、种子包衣、播前播后双镇压、肥水运筹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全程机械化等技术开展指导和培训工作,为各地市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人才支撑,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的格局,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农业大田生产综合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

记者了解到,中原中心将持续优化“院地协同三位一体”农技推广新模式,进一步强化“四良融合”配套应用,统筹地方资源,精准破解产业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通过打造全国农技推广样板,为河南粮食稳产增产、减损提质增效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企鹅粪便是南极气候“隐形调节器”
全球变暖少于1.5°C,海平面也会上升 地球冰箱爆表!专家:警惕成发展最短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