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5/17 8:08:48
选择字号:
冰雹预警又来了!5、6月是北京高发期

 

5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5月16日至17日,内蒙古中东部、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局地大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8至10级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发出最新提示,今天午后到前半夜:“华北雷雨来袭,内藏冰雹大风。晴带雨伞高防风,关注警讯随机变。”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娜表示,北京地区一般在5月、6月容易出现冰雹天气,是冰雹的高发期。

从天而降的冰雹是怎么形成的?冰雹俗称雹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

夏季或春夏之交,下垫面逐渐回暖,高空受冷空气影响,就很容易出现冰雹天气。白天较高的气温为冰雹提供了热力驱动的上升气流,而高空冷空气与湿热气流的碰撞则构建了冰雹形成的“冰工厂”。这种“上冷下热”的剧烈对流,加上水汽与动力条件的配合,使得“白天较热,夜间降冰雹”成为可能。

具体来说,在对流活动剧烈的积雨云中,地面的湿润空气被强劲的上升气流携带至高空。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凝结成小冰晶或小水滴,这就是冰雹形成的“雹胚”,它们的尺寸通常在1至3毫米。

雹胚在云中随着复杂的气流不断运动、旋转,在经过零下10℃至零下30℃的“最佳温度区”时,这里丰沛的过冷水成为冰雹生长的“养料”。过冷水滴一旦与冰雹胚体碰撞,便会迅速冻结在其表面,使冰雹不断“增重”。当冰雹的重量超过上升气流的承托能力时,便开始下落。若下落过程中地面温度较低,冰雹来不及完全融化,就会以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完成它的“诞生之旅”。

那么,哪个月最容易出冰雹?就全国平均而言,冰雹主要出现在5至9月,这5个月的总雹日占全年雹日的80%以上,其中又以6月为冰雹盛行月,而冬季是冰雹最少出现的季节。但在不同地区,它的表现存在很大差异。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冰雹常出现在5至9月,6月是其喜爱的月份;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冰雹喜2至4月,3月尤甚;2至5月冰雹常造访华南、西南地区。

5月13日,北京下过一次冰雹,有些冰雹甚至比鸡蛋还大。为什么冰雹会如此大?因为它经历了“滚元宵”式增长!在冰雹云中,冰晶或冻滴作为雹胚,被上升气流反复托举和降落。每经历一次循环,雹胚便通过吸附过冷水滴或冰晶,外层冻结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的冰层,最终形成多层结构的冰雹。这一过程类似“滚元宵”,直至冰雹重量超过上升气流的托举力时坠落。

常见的冰雹有球形、椭球形,也有锥形、扁圆形和不规则形,甚至还有表面带刺的冰雹。这些奇特的形状,都源于冰雹在积雨云中复杂的生长环境。

积雨云中的气流并非均匀稳定,存在着不同方向和速度的气流区域。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曹艳察表示,当冰雹在这些区域间穿梭时,受到的气流作用力不均,导致其表面冰层生长速度不一。同时,冰雹在运动过程中会与不同方向的过冷水滴、冰晶反复碰撞,部分冰晶或水滴会以不规则的方式附着在冰雹表面,逐渐形成凸起或刺状结构。

“此外,冰雹在翻滚过程中,水分分布的差异也会影响其形态,尖端部分更容易优先增长,最终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外形。而且,一般来说,冰雹生长时间越长、翻滚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形成不规则的形状,较小的冰雹由于生长过程相对简单,反而可能更接近球形或椭球形。”曹艳察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南岳衡山首次拍到“水凤凰”清晰影像 “三体计算星座”首发奏凯
新型单原子催化剂提升锂硫电池性能 他们在724首古诗词里,寻觅江豚足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