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学位办正式复函国家民委,支持暨南大学等15所高校自主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记者获悉,该学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科体系重构,解决教育根本命题,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暨南大学作为直属于中央统战部的“中国第一侨校”,在涉港澳台侨等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方面拥有深厚底蕴、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学校早在1927年就设立了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开展华侨问题和东南亚问题研究,经过百年积淀,已在多个与港澳台侨相关的领域形成特色,并设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多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具备整合资源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交叉学科博士点的充分理由与学科实力。
近年来,暨南大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已获批近5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30项省部级项目,并立项资助近百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设课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科研育人提供全面科研支撑。同时,学校面向港澳台侨学生开设了国情教育必修课与分类培养选修课,实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本硕博一体化,拥有坚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教学基础。
未来,暨南大学将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基础理论、话语传播、实践路径等研究方向,设置特色议题,强调学科基本理论建设和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该校将切实做好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程构建、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学生教育等各项工作,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港澳台侨专业课程,着力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