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30 12:11:19
选择字号:
第四届中国(伊川)谷子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召开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作物科学研究所、重大任务局主办,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中国作物协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伊川县人民政府协办的第四届中国(伊川)谷子产业创新发展暨小米品鉴大会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召开。

会上,国家谷子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研究员刁现民对伊川县小米品牌发展历程作专题报告。

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10个省市20家谷子育种及企业单位的68个谷子新品种现场参加品鉴大会,所有样品均在统一加工程序下进行比较,参会人员进行盲评,从商品属性、食味品质、综合品质等方面进行品鉴打分。经过综合评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中谷19”,斩获商品品质、食味品种和综合品质全部三个奖项的冠军,作科所“中谷28”“中谷25”“中谷858”等也在评比中名列前茅。

据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近年来在谷子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优异种质资源创制、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谷子优质品牌建设和产业化组织方面取得显著的工作进展,选育出了“中谷1”“中谷2”“中谷989”“中杂谷32”等高产、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

中原研究中心持续聚焦河南省谷子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平台中心优势,加强优良品种落地示范推广和全产业链技术集成,积极推动谷子等杂粮科技成果在河南省的落地转化,示范推广“中谷19”“中谷25”等谷子新品种超万亩,为谷子生产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撑。未来中原中心将进一步深化与主产区的合作,让杂粮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科技力量。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强调,中国农科院将继续支撑河南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说,要继续强化品种和技术攻关,聚焦河南杂粮产业的需求,加快选育优质新品种,结合前沿育种技术,突破杂粮机械化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瓶颈,深化院地融合协作,推动育种材料共享与联合攻关;推动全产业链升级,通过作科所、中原中心与伊川县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从种植、加工到品牌打造系统布局,研发杂粮精深加工技术,提升附加值;进一步加快成果推广落地,认真研究河南省地方需求,精准梳理主要粮油作物、杂粮等单产提升的重点,整合全院的力量,联合地方专家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与河南有关单位做好对接沟通工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在AI模型中内置“防火墙” 探秘繁殖密码:铺就葡萄育种“黄金路线”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新型激光角反射器助力35万公里卫星测距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