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11/26 14:46:16
选择字号:
王大珩:从“破烂”里捡出一个实验室

 

王大珩

王大珩(1915—2011),江苏吴县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曾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应用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863”计划主要倡导者之一,中国近代光学工程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者之一。

1942年春

正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做博士论文的王大珩

从同学汉德处得知

伯明翰昌司玻璃公司

急需实验物理师

专职从事新光学玻璃的开发研究

汉德认为王大珩符合应聘条件

问他愿不愿意就任

王大珩想到祖国需要这种技术

迫切想抓住这难得的机遇

学到制造光学玻璃的真实本领

于是他放弃了博士学位

来到了昌司玻璃公司工作

▲王大珩(左)与英国同学汉德(右)

1942年4月

王大珩受聘于

昌司玻璃公司研究实验部

做了长达5年的实验物理师

放弃博士学位本就不一般

5年也并不短

而在王大珩笔下

却是如此简略和平常

“经汉德先生的推荐,

离开学校,

到昌司玻璃公司工作。

我在这家公司实验室工作了五年,

职务是研究实验部物理师。

在那里我学会了

如何从事研究开发工作。

虽然不许我进入生产车间,

但因为实验室

既是产品质量的控制中心,

又是进行新技术、

新产品开发的源地,

所以对生产的组织形式,

以及生产光学玻璃的要害问题

能有足够的了解。”

▲王大珩在英国留学期间(图片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为了国家将来需要

而放弃在读博士学位

王大珩向来认为

是不值得挂在嘴上的平常事

因而学界知者不多

能理解其中大义的更少

但有一个人几十年

一直很钦佩王大珩的决断

并且从内心发出

“真是难得”的赞誉

这个人是钱三强

他说:“大珩不是不知道

没有博士学位对个人的不利影响,

他为了国家将来需要,

做了与众不同的选择,

在那个时候真是难得。”

▲王大珩在经纬仪前(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948年

王大珩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

1949年参加创建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

新型正规大学——大连大学

并组建应用物理系,任系主任

当时买不到什么像样的实验仪器

王大珩率先提倡

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

他跑到当时大连的

“西岗破烂市场”

在旧货摊上淘来了一些

合用的“宝贝”

做物理实验用的旧怀表

高级电位差器、旧天平......

他把这些物品拿回来修理一番

很快便令“废品”获得新生

在他的努力下

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的硬件设施

很快便是全国比较领先的了


1951年

王大珩受中国科学院邀聘

筹建仪器研制机构

仪器馆选址在

“断壁残垣的旧院落里”

房屋都是通过修旧利废

以最少的基建投资

勉强适应科研、试制的最低需求

那时候长春的条件比较差

气候寒冷,冬天见不到一点绿蔬菜

更别说仪器馆还是一片大工地

设施不齐全

王大珩身先士卒

带着年轻人投入到了

仪器馆的建设中

▲王大珩(左)与他的学生在研究工作(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

王大珩等不及妻子办好调动手续

就一个人先到了长春

他住的房子很小、很旧

屋内只有一张铁床

一把小凳子、一张小桌子

生活非常简朴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君骅回忆

那时候仪器馆职工的

生活条件比较简陋

“吃饭就在宿舍后面,

北面一个房子是旧的厂房,

被改成了食堂,

我们就在那儿吃饭。

王先生也在那儿吃饭。”

王大珩吃住都和年轻人在一起

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

令年轻人由衷地尊敬


1953年1月23日

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在长春正式成立

王大珩任副馆长

代理馆长主持仪器馆工作

1957年4月,仪器馆更名为

“中国科学院

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

与物理研究所前身)

1958年,该所成功研制

8件先进光学精密仪器

统称光学“八大件”

标志着我国能够独立解决

光学工业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作为科学家们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八大件”的诞生更是展现了

“由理论研究到生产攻关

‘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贯穿王大珩的一生

也成为代代相传的基因

不断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们

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王大珩在翻阅资料(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内容选自《百位著名科学家作风学风故事》

来源: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厅

(原题:《王大珩:从“破烂”里捡出一个实验室 | 科学家作风学风故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借乙烯调控棉纤维又长又强,有希望了 拯救微生物可能是史上最重要的保护行动
研究发现最暗弱双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