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以“经韬济世·求实革新”为主题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以下简称复旦经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在复旦大学相辉堂北堂举行。复旦经院新大楼在现场宣布落成启用。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致辞中指出,从蒋学模、张薰华等老一辈先生为国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到新时代以张军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发出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强音,复旦经院人始终瞄准国家发展最前沿。金力对学院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期待:一是更加长远谋划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学科的主峰;二是更加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经世济民”的大师与大才;三是更加高水平推进国际开放合作,在世界舞台赢得更广泛的话语权。
大会现场,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黄奇帆分享了对经济学研究的三点体会,强调经济运行有其内在规律。他勉励学子有穿透现象洞悉本质的能力,不满足于热点表面的解读;有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格局,基于中国国情总结规律;有知行合一“经世济民”的担当,将所学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复旦能量。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洪银兴回忆了20世纪80年代求教蒋学模、洪远朋等先生的经历,认为复旦大学在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大学科方向上,不仅是国内顶尖,更是中国经济学界的“领头羊”。他指出,经济学研究如果少了思想只有技术,是没有灵魂的。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认为,“所谓一流学科,是一个学院能够引领该学科的理论新思潮;所谓一流大学,就是拥有几个能引领世界理论新思潮学院的大学。”他期盼复旦经院拥有一流的办公条件、师资和学生后,能抓住中国成为高收入国家的机遇,继续引领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学的理论新思潮。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权衡用三个“四十年”概括了复旦经院的成就:风雨兼程,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立场,探寻中国治理之道;砥砺前行,坚持国家站位与国际视野,为上海重大决策提供真知灼见;春华秋实,培养了一批批践行“经世济民”院训的杰出校友。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回顾了两校同根同源的深厚情谊。他评价复旦经院是中国经济学教育的先行者,在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等领域产出了一系列奠基性成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他表示上财愿与复旦经院深化全方位合作,共同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携手攻克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后,著名经济学家、1952级校友吴敬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1977级校友朱民,第七届上海市社科联主席、1979级校友王战,教育部原副部长、1981级校友翁铁慧,厦门大学副校长、1991级校友方颖作为复旦经院的校友代表,先后分享,深情回忆求学时光。
“大师鸿儒墙”在活动现场揭幕。此外,大会举行了一系列荣誉聘任与合作仪式,包括上海银行海外交流奖学金捐赠仪式、第二届国际咨询委员会成立仪式、第二届院董会委员授证仪式及新一批客座教授的聘任仪式等。
大会最后,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发表了题为《四十载:回望与再出发》的演讲。张军梳理了三个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历史切片:缘起1985,他作为毕业生写下建院大会的新闻稿,冥冥中注定了与学院一生的羁绊;1987年,他见证谢希德校长争取到的世行贷款项目,开启了中国财经核心课程的现代化进程;破冰改革,他回顾了恩师张薰华先生关于地租的理论探索,直接促成了1988年上海土地批租的“破冰”。
“四十年,我们始终扎根中国大地,也始终海纳百川。”张军表示,站在四十周年的新起点上,经济学院将以新大楼启用为契机,汇聚全球英才,聚焦中国问题,努力建成一所“中国的、卓越的、世界的”经济学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