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雨辰,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5 13:06:19
选择字号:
共探钢铁发展新趋势,先进钢铁材料国际会议在沪召开

 

11月18日至20日,先进钢铁材料国际会议(ICAS 2025)在上海召开。会议以“先进钢铁材料的智能化、绿色化与高性能化”为核心方向,吸引了来自全球150余位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代表。与会嘉宾围绕钢铁行业低碳路径、人工智能在材料研发中的应用、组织调控与基础理论等热点议题展开交流,探讨未来钢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趋势。

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以下简称上善院)院长董瀚、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授Peter Hodgson共同担任本届会议主席。开幕式由上善院副院长赵洪山主持。

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在致辞中指出,全球钢铁产业正处于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以及全球协同创新生态的完善,仍需业界共同努力。中国钢铁工业正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端化与智能化转型,期待与国际同行深化合作,携手推动全球钢铁工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开放的新阶段。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授Peter Hodgson在讲话中表示,钢铁材料研究已超越对传统强韧化提升的单一追求,正步入一个更具全局视野的新阶段。本次会议将绿色技术列为核心议题正是这一转型的重要体现。Hodgson强调,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未来趋势,应用须以扎实的基础研究为基石,方能借助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加速新材料开发,推动现代钢铁由板材、线材向多元产品延伸。

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赵沛回顾了我国钢铁材料基础研究历程。赵沛指出,自1997年启动的“先进钢铁材料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历经近三十年持续攻关,其成果有力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赵沛表示,科学无国界,中国在钢铁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也得益于国外学者的重要贡献。他期待通过本次大会的深入交流,在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创新与工程应用方面凝聚新共识、取得新进展,共同为全球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三位专家围绕长寿命轴承钢技术瓶颈、高强钢微观组织设计与多异质结构材料开发等议题展开分享。

会议期间共设置9个专题分会场,涵盖82场口头报告与45份海报展示。议题包括物理冶金基础、性能评价与组织演变、合金化、新流程冶金学、人工智能与钢铁技术融合、功能化钢铁材料、绿色钢铁技术等,全面展现了当前钢铁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本届会议由中国金属学会(CSM)主办。

与会人员合影。图片由上海大学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迄今最全面最逼真的虚拟大脑问世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