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践行“AI+ 医疗卫生”,这家医院举办医疗人工智能大赛 |
|
|
11月19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智汇妇产?数创未来”医疗人工智能大赛决赛在杨浦院区开赛。决赛现场,从51支队伍中脱颖而出的26支队伍聚焦妇产医疗核心需求同台竞技,用前沿人工智能(AI)技术破解妇产科诊疗、管理、服务中的痛点难点。
此次决赛专门设置了智慧医疗赛道,15个项目深耕临床核心场景。
在妇科肿瘤诊疗领域,“多智能体大语言模型在宫颈癌多学科诊疗决策辅助中的应用”有望打破多学科会诊时间和空间的壁垒,实现“类脑高效决策”。围绕宫颈癌患者从筛查到康复的全周期智能路径,还有“宫颈癌多源多模态医疗大模型中西医协同大样本数据全周期智慧诊疗方案”“基于人工智能的宫颈细胞学P16/Ki16双染智能识别系统开发”等项目参与此次决赛。
此外,手术智能导航、临床辅助诊断、康复评估管理等数个具有强烈临床导向的项目,将精准解决妇科微创手术、产后康复、围术期安全等细分场景的操作难点。
在产科领域,如何打消家庭“不敢生”的顾虑,满足“愿意生”的期盼,实现“生得好”的诉求?“多模态预测产后抑郁模型”“妇产科疾病精准用药智能决策平台——赋能母胎安全与妇科个体化治疗”“基于多模态数据的盆底肌智能评估模型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等系列项目,从心理守护、用药安全到产后康复,构建起了全链条生育保障体系,通过数智技术让生育友好的温度直达千家万户。
此外,针对医疗质量安全、单病种综合运营、病历质控、妇产超声检查需求量大、患者与医生匹配失衡等医院运营痛点,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政管理条线的6个团队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如“基于AI 的妇产专科医院运营大数据智能体”项目,打破了诊疗、财务、设备等多系统数据壁垒,通过构建可视化大数据智能体,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实时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专门推出院级项目孵化机制,从常规奖项中遴选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识别与上报管理”“多智能体大语言模型在宫颈癌多学科诊疗决策中的应用”“VNOTES骶前安全区智能助手”3 个兼具技术突破性、临床价值与转化潜力的优质项目,将给予专项启动支持,助力创新成果快速从赛场走向应用场景,真正转化为服务患者的实际生产力。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姜桦表示,大赛通过搭建“医工融合、产学研用”平台,把医院优势学科资源与前沿科技结合,破解妇产医疗痛点,以实现数智力量为医护人员赋能,护航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为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