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国科学报》记者 赵广立
“在这里并不存在大局已定的情况。”
“不存在只需要一个统一的产品或社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认为中国需要更多的操作系统社区。”
“这才刚刚开始。”
……
11月17日,2025龙蜥操作系统大会在京举行。在大会的媒体采访环节,龙蜥社区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技术总监杨勇“金句”频出。记者们关心的生态和竞合问题,正是他想要讲清楚的事情:操作系统国产化已成为重要趋势,未来要继续发扬开源精神,从“单点突破”走向生态繁荣。
2025龙蜥操作系统大会现场
5年突破1000万,一份亮眼成绩单
2020年,曾一统江湖的老牌服务器操作系统CentOS突然宣布“停服”。“像是一记警钟,但也成为国产系统发展的转折点。”杨勇说,自那时起,用户企业向国产操作系统迁移的意愿开始节节攀升。
阿里云迅速抓住机会。当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开源龙蜥操作系统。与此同时,定位于面向国际的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开源根社区及创新平台龙蜥社区(OpenAnolis)成立。2021年,龙蜥社区官网上线CentOS停服解决方案专区,为受影响用户提供迁移方案及长期稳定支持。
以龙蜥操作系统替代CentOS只是“短期目标”。阿里云基础软件部副总裁、龙蜥社区理事长马涛表示,龙蜥社区还承载着一项长期使命——与生态合作伙伴联手,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
五年过去了,龙蜥绘就的国产操作系统“蓝图”,交出了一份什么样的成绩单?
会上,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发布《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为《报告》),揭晓了阶段性的答案。
2025龙蜥操作系统大会现场
《报告》显示,在用户企业当前使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龙蜥生态社区版和商业版的市场占比近50%,装机量已突破1000万套;在国产操作系统迁移意愿方面,龙蜥操作系统的吸引力居首,用户意愿迁移至龙蜥生态社区版和商业版的比例为54.25%。
这一局面得来不易。5年来,龙蜥社区作为本土化操作系统开源协同平台,汇聚了24家理事单位及超千家生态伙伴,覆盖了市面上包括RISC-V开源芯片在内的几乎所有主流处理器架构,孵化出龙蜥操作系统社区版和商业版14个衍生版本,完成了近4800项软硬件兼容认证,构建起了一条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
“作为龙蜥社区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五年的耕耘和收获也让我们充满信心。”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阿里云智能集团基础设施事业部负责人蒋江伟在会上表示,阿里云将持续加大在龙蜥社区的技术和生态投入,下定决心“引领技术变革”。
但这远不是AI时代国产操作系统的全部。
国产操作系统“并非大局已定”
在个人电脑和云计算的时代,操作系统有着明确的定位:通过对硬件资源的管理,提供上层应用稳健的运行环境。但在AI时代,操作系统的角色开始变得微妙。
这恐怕源于AI特别是大模型彻底改变了计算的需求范式。AI时代的操作系统,需要对上支撑大模型尤其是智能体的复杂应用,对下管理多元异构的算力和超节点。AI推理的成本与复杂性、多元底层算力如何被高效调度等问题,让操作系统以往“资源管理者”的身份发生转变。
“操作系统本身并不在AI舞台上的中心,真正的发动机是AI芯片、并行库和训推框架。”杨勇说,虽然操作系统在其中并非“明星”,但它又不可或缺——比如要把一个智能体顺畅地跑起来,可能需要底层的DPU到CPU、GPU的全栈协同,“操作系统在其中是一个‘传动装置’,其核心价值是要高效、智能地组织和调度这些异构资源,而这将直接决定AI应用的广度和门槛”。
这就好比一个传统乐队的指挥,乐队突然加入了电声乐器、音效合成器甚至AI音效生成器,指挥的角色没变,但方法和复杂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杨勇提出,未来AI的场景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全栈系统——从上层的推理应用框架到大模型,再到模型下的操作系统,下面还有服务器、芯片、算力,而芯片又有CPU、DPU、GPU等,包括各算力厂商的超节点,其中的供应链环节和技术组件非常多。
他认为,这也是国内需要多个操作系统社区同时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国内产业链并非单一生态,无论算力还是应用场景都是多样的,“并不存在一个统一产品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确实可以在开源精神下,在共性问题上合作,而不是搞低水平的‘内卷竞争’”。
换句话说,国内多个操作系统社区,不是存在,而是必要。
“这里并不存在大局已定的问题,反而是我们的操作系统对上怎样为大模型优化,对下如何把超节点和多元异构芯片支持好,一切才刚刚开始。”杨勇说,大家在不同的生态位上的优势是不一样的,龙蜥的优势是能在应用场景上“把多元异构算力做好”。仅凭这一点,龙蜥操作系统的吸引力拉满。
据《报告》面向用户群体的调研显示,在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迁移意愿方面,从前到后依次为龙蜥操作系统、阿里云服务器操作系统、麒麟服务器操作系统、欧拉操作系统、中兴新支点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其中用户意愿迁移至龙蜥生态社区版和商业版的比例为54.25%。此外,调研还体现出操作系统国产化已成为重要趋势,超35%的企业计划100%全部采用国产服务器OS,近半数计划国产+国外产品搭配使用,国产比例大于国外的占据多数。
“做蛋糕”而非“分蛋糕”
会上,龙蜥社区发布了龙腾计划3.0——AI引擎生态加速合作计划。该计划将聚合社区超过1000家产学研头部技术力量和资源,通过开源和商业双轮驱动模式,共同构建一个开放且具有创新活力的AI引擎生态系统。
据了解,龙腾计划是龙蜥社区致力于推进生态合作的核心计划。该计划坚持开放的生态治理和协作模式,支持所有公开规范的CPU和GPU架构,并以可复现构建和长期维护为核心,保障计算的可验证与可持续。龙蜥社区理事长马涛表示,此次发布龙腾计划3.0,是希望通过合作计划的升级,重点围绕多元算力芯片架构和 AI 基础设施推进合作,进一步加深与国产CPU厂商的深度合作、加大RISC-V生态及其上下游标准建设力度、加速与GPU厂商和模型厂商的合作落地,形成一个更加紧密且高效的产业合作链条。
龙蜥社区理事长马涛
开源和商业双轮驱动的模式,是龙蜥社区治理和技术路线选择上的又一创举。
“龙蜥社区成员包括芯片厂商、云厂商、操作系统厂商、高校、科研机构等,成员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这种互补让大家天然形成一种‘竞合’的生态——既避免了重复造轮子的资源浪费,也通过市场化的协作打破了技术壁垒。”杨勇说,大家不是来“‘分蛋糕’,而是共同‘做蛋糕’。”
具体而言,社区成员将从技术研发、版本合作、产品适配到解决方案商业化等多方向进行引导和落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让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共同推进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即便是与欧拉等其他国产根社区之间,龙蜥也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竞合关系。杨勇表示:“我们有高频的社区间互动机制,大家可以一起商讨国内操作系统的软硬件兼容规范、操作系统选型等很多事情。”
这一切的背后在于,“云+AI”正在重塑和加速服务器操作系统生态的发展。《报告》评估称,未来三年,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相关市场规模将突破 300 亿元,国产化率有望从35% 提升至65%,并实现从细分领域到通用市场、从能用到好用的跨越式发展。来自调研用户的反馈显示,龙蜥操作系统在稳定安全、性能优化、云原生支持等方面在市场上收获了许多口碑,并且其坚持的“云+AI”发展路线也让广大用户对国产操作系统充满更多信心。
在2023年首届龙蜥操作系统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称龙蜥操作系统是信息系统的“底座”,并提出希望龙蜥社区真正以开放的生态,“铸就中国的信息产业的根与魂”。她同时也勉励道:“这样做的意义很大,挑战也很大,需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两年后再看,龙蜥社区在“云+AI”的可持续技术路线指引下,凝聚了操作系统厂商、芯片厂商、科研机构与行业用户的生态合力,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鉴于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寄语:“面向未来,希望龙蜥社区不断发扬开源精神、传递开源文化,培育开源沃土,让更多的开发者成为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