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21 23:12:03
选择字号:
氮的有效性会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的累积

 

近日,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张颖团队在秸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阐明了氮的有效性如何影响土壤有机碳组分对秸秆碎混还田的响应,进而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SOC)的累积。相关成果发表在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秸秆作为SOC的前体底物,可以通过复杂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转化为稳定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和不稳定的颗粒态有机碳(POC),从而促进SOC的积累。然而,它们对秸秆碎混还田的响应机制尚不清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采用Meta分析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秸秆碎混还田对POC和MAOC的影响及其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秸秆还碎混田显著提高了POC和MAOC的含量,但其增幅受氮有效性的调控。具体而言,提高氮有效性可以缓解秸秆还田引起的碳氮比失衡,并增强与碳获取相关的酶活性,从而促进秸秆向SOC的转化。此外,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较高的氮素有效性还能促进土壤球囊霉素相关蛋白的生成,从而增大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进一步促进了闭蓄态POC的形成。该过程能有效隔离POC与微生物和酶的直接接触,最终有利于POC的稳定和长期积累。

该研究深化了对于秸秆碎混还田增碳培肥机制的理解,也为未来加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25.11001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