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至17日,2025人工智能(AI)+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以“AI下一个十年:场景驱动×新质引擎”为主题,由国家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清华大学可持续社会价值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赛迪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中关村发展集团等联合主办。
大会现场,北京市人工智能协会(筹)发起设立,该协会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下,由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主发起单位之一,联合产业链核心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发起,将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协同创新,助力北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中关村发展集团在会上发起设立中关村原生引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整合高校科研项目与政府政策资源,并运用市场化机制,从技术挖掘、成果评估、资金投入到算力支撑、概念验证、场景应用等方面提供全链条服务。
会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首批“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出海服务港”揭牌,中关村发展集团、中关村京港澳青创中心、北京启迪创业孵化器、中关村科学城公司4家单位获得首批授牌。
大会举行了人工智能百人会聘任仪式,王兴兴、徐葳、刘知远、俞凯、姜大昕、刘德兵等接受聘任。目前,人工智能百人会已聚集了60多位人工智能领域顶尖学者、相关行业领军人物以及具备创新潜力的青年先锋。
人工智能百人会聘任仪式。主办方供图
大会发布了《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人才及国际AI顶尖人才服务清单》《AI中国方案》《智启新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五大趋势洞察》……一系列成果形成了从政策引导、组织支撑、人才引育、成果转化到国际化服务的协同创新格局,为AI技术的加速落地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保障与持续动能。
“场景驱动”是人工智能从技术革命走向产业革命的关键跃点。在2025人工智能+大会上,这一理念被系统化地转化为实践行动,大会发布了“AI100应用标杆”,该榜单从全国1000多家企业中遴选而出,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落地成效。
大会设置了多个分论坛和活动,聚焦“人工智能+”在重点领域的创新应用与生态建设。其中,“AI+新场景”分论坛紧扣区域发展需求,探索场景牵引、创新解决方案;“东盟AI+合作论坛”立足国际协作场景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在AI技术创新、产业应用等方面的务实合作;“AI青年科学家沙龙”探讨青年AI人才的跨界创新与能力重构。此外,“具身智能”“AI+大健康”“AI+数字孪生”“AI+创投”“AI+影视”等系列分论坛共同构筑了一场以“场景驱动”为核心的创新对话,旨在通过跨界交流,激发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无限潜能。
据悉,2025人工智能+大会从国内产业协同到国际合作共赢,从场景驱动到人才培育,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为场景驱动下的AI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将开启AI下一个十年的新篇章。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