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9 14:20:19
选择字号:
全球智慧汇聚COP30边会 人工智能为气候行动注入新动能

 

11月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人工智能加速气候行动机遇”主题边会在巴西贝伦举办。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主办方供图)

会议由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董文杰指出,人工智能正成为解码地球系统、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具,可以有效连接科学、政策与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能。他期待本次会议能为气候治理提供具有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

在专题报告环节,来自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学者围绕气候行动挑战、区域气候响应与AI赋能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研究员系统分析了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现实挑战与转型机遇;中国农业科学院许吟隆研究员介绍了基于“后悔理论”的低概率高影响气候事件无悔决策框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Steve H. L. Yim教授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构建气候适应型健康城市的方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吉振明研究员分享了全球变暖对冰冻圈的重要影响,设计了人工智能驱动的应对策略;中国科学院孙擎副研究员报告了利用机器学习改善全球大豆产量预测并降低不确定性的新方法。

此外,Jason Blake Cohen、Lennart Bach、刘迪和冉琪等学者也在线上进行了报告。中国科学院外籍陈德亮院士参与研讨,与来自石化、行业协会、企业及高校的数十位专家共同推动AI与气候科学的交叉融合。

会议通过线上同步直播,吸引了全球数百名代表参与。边会现场还设置了专题展览并将持续至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清洁能源和“双碳”战略专委会、富景天策、伊斯佳等机构进行了布展。专题展览一经展开,便吸引了众多与会专家驻足了解。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本次边会汇聚了跨领域前沿智慧,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巨大潜力,也为推动全球绿色转型提供了实践路径,彰显了中国在气候治理方面的积极贡献。

本次边会由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工作环境专委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申办,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秘书中心(中国)、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清洁能源和“双碳”战略专委会等单位协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车上喝饮料不洒了?“黑科技”水杯来了 超加工食品正将年轻人推向前驱糖尿病
地下“社交网络”帮作物“传递情报” 乙烯可正向调控棉花耐冷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