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研发的“磐石V1.5:一站式科研平台”在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正式发布。据介绍,该版本是继今年7月26日1.0版本发布后的重要演进,标志着磐石在平台化、体系化的发展路径上迈出坚实一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程健负责了此次发布。他介绍说,在本次V1.5升级中,平台进一步增强了“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与“磐石·文献罗盘”的基础能力,新增“磐石·创新评估”与“磐石·智能体工厂”两大科学智能体,功能更为完备。他说,该平台已推动天体物理、材料合成与力学工程等关键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程建在乌镇峰会上发布。自动化所 供图
具体而言,“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在科学推理与模态理解等关键方面取得系统性提升。在科学推理方面,可实现128K超长上下文工具调用,新增图像裁剪、缩放、翻转等代码操作,提升多模态推理能力,并大幅降低了模型输出的数字幻觉。在模态理解方面,对于波数据理解,能够精准预测各类恒星耀发现象,识别准确率超70%;对于谱数据理解,实现了不依赖底库的未知分子结构生成,采样10次条件下的精确匹配率达99.5%;在场预测任务中,预测精度相较单领域模型最高提升28.6%。
“磐石·文献罗盘”则实现了效能跃升,其文献调研覆盖度提升59.3%,并可高效自动生成图、文、表并茂的文献综述,处理效率提升2.4倍;在科研写作环节,它全面支持从论文、报告到演示文稿的规范撰写与专业呈现。
本次新增的“磐石·创新评估”主要为科研选题、技术方案创新评估等关键核心节点的科研决策提供支持。该智能体可辅助完成跨学科选题发现、科研文献投稿建议与学术文稿修订优化指导,形成从灵感到影响力的研究闭环。
“磐石·智能体工厂”则旨在帮助研究人员以更低的门槛创建和使用专业科研工具。该工厂集成自然语言生成、多智能体协同编排、可持续工作流与智能体管理等核心能力,可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支持。
磐石·一站式科研平台概览。自动化所 供图
程健介绍说,磐石已在多个前沿学科领域实现深度应用,大幅加速了科研进程。
在天体物理领域,针对恒星参数反演中计算成本高、流程复杂的挑战,“磐石”研发团队联合国家天文台开发了恒星参数智能反演工具链。该系统将传统复杂的数值计算转化为高效的插值与加权匹配,显著提升了反演速度,增强了结果的可靠性、稳定性与可解释性,降低了算力成本和使用门槛,使跨领域研究人员也能轻松开展恒星参数的分析与验证工作。
在能源材料领域,为改变材料研发长期依赖“大海捞针”式经验试错的局面,研发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基于“磐石”构建了全自动端到端的材料逆向设计系统S1-MatAgent。该系统能自主完成文献阅读、材料计算和材料优化。以新型析氢反应合金催化材料为例,该系统成功从两千万种候选配方中快速锁定13种高性能材料,其中新发现材料活性较传统商用催化剂提升38%,将原本需数月的设计周期缩短至30分钟,标志着材料研发已从“经验试错”迈向“AI驱动”。
在力学工程领域,针对高铁、飞机等复杂构型在流体载荷计算中的高成本、长周期难题,研发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基于磐石研发了智能载荷计算技术。该技术成功将数据稀缺场景下的关键参数误差降低42%;将高铁气动问题的仿真分析时间,从传统的数小时缩短至秒级;并支持多格式三维构型输入,自动完成从数据解析、专用工具调用到结果可视化的全流程,为重大装备的构型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目前,磐石已逐步成为科学知识的全能手、文献的超级分析师、专业问题的精算家、创新决策的评估师,并将逐渐成长为支撑重大科研攻坚的参谋和智囊,赋能科研范式重塑,开启科学研究的无限可能。”程健最后说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