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9 17:41:34
选择字号:
北京论坛(2025)“医学+X”论坛在京举办

 

11月7日-8日,北京论坛(2025)“医学+X:数智技术驱动的医学创新与多学科融合”分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

会场照片。主办方供图

本次“医学+X”分论坛以临床实际需求为核心,依托北大医学“人工智能与医学发展”学科规划,聚焦数智技术与医学前沿的深度融合,论坛设置全体会议、3场平行会议。来自海内外的顶尖学者,来自多家院校机构共约600人现场参会,共同探讨数智技术与医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发展前景。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徐明主持。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医学正迎来以数智技术驱动、医学创新和多学科融合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她强调,北大医学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国家“十五五”规划为指导,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卫生”战略部署,已在临床多模态数据与AI融合、多组学生物信息基础研究与AI结合及具身智能医学手术机器人三个重点领域展开系统性布局。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饶子和院士在主旨报告中分享了其团队三十年聚焦病原体研究的成果,他指出,“AI技术不仅加速了疫苗研发进程,还帮助我们更精准地理解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新药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北京大学工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程和平院士围绕“数字生命”进行主旨报告。他表示,“数字生命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还将为疾病预测、药物研发等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钰分享了机器人细胞手术的创新突破。他提出,“我们致力于让机器人完成医生难以精准操作的任务,纳米级精度的机器人系统已能在心肌细胞、胚胎等微观尺度进行精准操作,为罕见病药物筛选和辅助生殖技术带来了全新可能。”

哈佛大学教授蔡天西在主旨报告中强调了电子健康记录的巨大潜力。“电子病历数据如同待开发的原油宝库,”她指出,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开发出自杀风险预测、药物重定位等创新工具,为精准医疗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除主旨报告外,本次论坛还设置了“智汇基础·精准医学”、“数智临床·重塑医疗”、“具身智能·未来外科”三场平行论坛分别围绕“人工智能与多组学融合驱动的精准医学革命”、“从数据到诊疗:人工智能重塑医疗健康新图景”、“数智驱动的医疗机器人”主题展开,来自海内外多家单位的专家团队重点围绕数智技术与医学交叉融合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并就未来突破发展的路径方向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承办,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管理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女性生育力促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女性健康与妇产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警惕颜色鲜艳食品中的合成色素 天文学家发现有史以来最亮的黑洞光爆发
物理学家有望解决“高尔夫球手的诅咒” 撒哈拉沙漠将迎来更潮湿、更绿色的未来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