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这个专业委员会成立,致力打通科普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
|
|
11月4日,2025科普研学与科学教育协同发展论坛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尚俊杰指出,当前我国科普教育面临着资源分布不均、传播形式单一等现实挑战,亟需构建“资源共享、媒体联动、全域协同”的现代化科普教育新体系。
中科科技培训中心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原书记处书记王治国指出,科普事业是大众进入科学世界的“钥匙”,当前其覆盖面仍需拓展。他强调,要打通科普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希望新成立的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能推动中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进而带动科教领域各方面协同进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以“加强实践 做好研学”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深刻阐述了知行合一、创新致用、青年担当与家国梦想的内在联系,为学子成长与研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外,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辅导员工作处处长范体宇从社会认知、市场挑战、科学评价、行业要求及平台建设等维度系统阐述推动科普研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与未来展望。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生部副主任成蒙生动诠释了“融媒体时代科研机构的流量密码”,展示了科学传播的创新实践。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崔鸿深入探讨了“以科普研学新生态,重塑科学教育未来”,呼吁构建校内外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科学教育新样态。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国家自然博物馆等专家围绕科教协同发展,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进行深度对话,共议多学科融合育人的创新路径。
论坛现场发布了一系列优质特色研学线路,覆盖海洋探索、生态治理、气象科学、生命基因、工业科创等多领域。大会还发起了“百城媒体伙伴计划”,现场举行了多轮合作签约仪式。
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贾梦秋当选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她强调,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将通过资源整合、标准制定等举措,推动科普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科科技培训中心承办。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专业引领下,通过多方协同、媒体助力,必将开创科普研学与科学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将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普研学事业向协同创新、全域发展的方向迈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