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植被生存的基础、载体和源泉。为什么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植被稀少,而石多土少的喀斯特地区却往往绿树成荫、植被茂密?这种反差现象让人不禁疑问,石多土少的生态环境为何能支撑旺盛的生态系统,那些植被赖以生存的养分又从何而来?
喀斯特地区一景。王昊昊 摄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下称环江站)研究员王克林科研团队,结合大尺度样带调查与室内微宇宙培养实验,揭示了一个关键机制,即碳酸盐岩风化是维持喀斯特石多土少生态系统功能的“秘密武器”。该成果10月8日发表于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环江站研究员张伟、王克林为论文通讯作者,副研究员胡培雷为第一作者。
研究团队通过比较喀斯特(富钙碳酸盐岩)与非喀斯特(贫钙碎屑岩)土壤,发现喀斯特土壤的有机碳、氮和磷含量分别高出33%、58%和55%,同时具有更复杂的细菌互作网络,而这种更高的网络复杂性与土壤养分维持和生态功能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中的钙含量与基岩钙水平具有继承性,是维持喀斯特土壤肥力与微生物网络结构的关键因子。
石多土少的喀斯特区孕育出茂密植被。王昊昊 摄
?
为了验证碳酸盐岩风化对高钙土壤的持续作用,研究团队在富钙土壤中添加碳酸盐岩粉末进行微宇宙培养实验。结果发现,即使在原本钙含量已很高的条件下,碳酸盐岩仍能促进土壤碳氮循环并增强细菌网络复杂性。这说明碳酸盐岩风化不仅能提升土壤功能,还能抬高土壤生态功能的“天花板”。
那么,碳酸盐岩究竟是如何提升土壤肥力和固碳能力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两个关键原因。一方面,碳酸盐岩风化释放的钙可直接促进碳、氮、磷在土壤中的积累,同时增强微生物间的互作与代谢效率,从而提升土壤功能;另一方面,碳酸盐岩本身属于沉积岩,常含有氮和磷灰石矿物,岩石中更高的钙含量意味着更快的风化速率,可同步释放更多的氮、磷养分,为土壤提供持续的养分补给。
据介绍,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喀斯特“多石少土”生境中肥力维持的生态密码,也为喀斯特地区的生态功能提升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促进碳酸盐岩风化增强土壤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247-025-02761-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