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赵现廷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7 19:51:58
选择字号:
我国原创双免疫疗法助力结肠癌精准治疗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徐瑞华团队领衔的一项1b期临床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癌症细胞》(Cancer Cell)。该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系统评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信达生物伊匹木单抗N01联合信迪利单抗,对比PD-1单药方案在局部进展期微卫星高度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结肠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研究首次以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我国双免疫联合方案可显著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pCR)达78.4%,且在中位随访21.4个月内无患者复发,安全性良好。这一成果为优化该类患者的新辅助治疗模式提供了关键依据。”论文通讯作者徐瑞华对《中国科学报》表示,该研究中的伊匹木单抗N01与信迪利单抗均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原研药物,试验结果具有重要创新价值。

当期期刊封面。研究团队供图

  ?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约15%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MSI-H/dMMR特征,这类肿瘤因高突变负荷产生大量新抗原,对免疫治疗更为敏感。然而,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和化疗对高危患者(如T4或N2期)的疗效有限,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转移性MSI-H/dMMR结直肠癌中的成功应用,推动了其在局限性肿瘤新辅助治疗中的探索。但ICIs单药或双免疫联合方案在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尤其是联合方案能否较单药带来更大获益,此前尚缺乏充分证据。

该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开放标签、多中心1b期临床试验,共纳入101例局部晚期可切除MSI-H/dMMR结肠癌患者,随机分配至双免疫方案组(n=52)或单药组(n=49)。双免疫方案组接受伊匹木单抗N01注射液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共2个周期;单药组仅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新辅助治疗后进行手术评估,主要终点为改良意向治疗人群(mITT,接受至少一次新辅助治疗且完成手术)的pCR率,次要终点包括无事件生存期、总生存期、R0切除率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mITT人群中双免疫方案组的pCR率高达78.4%,显著高于单药组的46.7%(组间差异28.3%,95% CI: 10.8-45.7, p=0.0015)。意向治疗人群和符合方案人群的分析结果亦一致,分别支持联合用药显著提高pCR率。与既往研究中ICIs单药新辅助治疗的pCR率(59%-65%)及双免疫联合治疗的pCR率(60%-68%)相比,本研究结果实现了大幅提升,刷新了历史记录,为结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

此外,双免疫方案组的主要病理缓解率(MPR,残留活肿瘤细胞RVT ≤10%)达94.1%,优于单药组的73.3%,与NICHE-2研究(MPR 95%)和NICHE-3研究(MPR 92%)结果相当,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双免疫方案的临床优势。

分层亚组分析显示,非林奇综合征相关突变患者中,双免疫方案组的pCR率高达80.0%,远高于单药组的35.5%(组间差异36.7%,95% CI: 16.7-56.7);而携带林奇综合征致病性/或疑似致病性突变患者中,两组pCR率均超过70%,差异不显著。

“接受标准治疗(包括手术和辅助治疗)的局部晚期dMMR结肠癌患者实现R0切除的挑战较大,且复发风险较高。本研究中,尽管76.2%的患者属于高危人群,但所有患者均成功实现R0切除,术后中位随访21.4个月(范围:1.5-24.6)未见疾病复发,提示双免疫新辅助治疗可能大幅降低远期复发风险。目前,无事件生存期与总生存期数据仍在持续随访中,其长期生存获益值得期待。”徐瑞华表示。

安全性方面,双免疫方案组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发生率为71.2%,单药组为49.0%;≥3级TRAEs发生率分别为3.8%和10.2%。多数TRAEs为1-2级,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联合用药未显著增加严重不良事件风险。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发生率在双免疫方案组为48.1%,单药组为38.8%;≥3级irAEs发生率分别为3.8%和8.2%。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据悉,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NeoShot-III研究)正在进行中,将进一步验证双免疫治疗方案与术后辅助化疗在MSI-H/dMMR结肠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其成为标准治疗方案提供更充分的循证证据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5.09.00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太阳上也会下雨,科学家找到原因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