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孔令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7 19:36:05
选择字号: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东南缘12.1百万年时的一次快速隆升过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黄敏在导师廖泽文研究员的指导下,研究发现煤沉积剖面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南缘12.1百万年时的一次快速隆升过程。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青藏高原,这是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对全球气候演化、欧亚大陆地形地貌及植被生态演化等表生地球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20百万年以来,青藏高原内部累积能量推动地壳和上地幔向东移动,地壳物质向东南缘大规模运移,导致多期次隆升,但构造隆升细节及与区域内表生沉积系统的关联性仍有待厘清。

研究人员选取藏东南小龙潭、先锋盆地等耦合青藏高原幕式隆升期间发育的煤层剖面为对象,重点剖析剖面上煤及煤分子结构中甲氧基的稳定碳氢同位素演化特征,探究青藏高原隆升的地球化学过程。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变动活跃、气候变化独特、生态环境多样,是研究热点区域,且广泛发育富含有机质的煤层沉积。剖面煤的有机质稳定氢同位素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木质素分子中甲氧基含量随煤化过程加深而减少,碳氧键断键时伴随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在构造变动下变化显著。

前人古地磁定年研究表明小龙潭煤层剖面沉积于约12.6-11.6百万年之间。因剖面上煤的稳定氢同位素比值主要受区域大气降水比值约束,在纬度、海陆距离不变时,大气降水稳定氢同位素演变具海拔效应,故推测该时期煤层剖面中稳定氢同位素比值的剧烈漂移指示小龙潭盆地经历一次显著隆升过程。

晚中新世,青藏高原周缘构造变动活跃、地层差异性隆升,区域季风增强,东南缘形成多个以温带高山植物群为主的小型盆地。通过与同层位先锋剖面地球化学数据对比,推算出此次小龙潭剖面区域在80ka内抬升幅度约500m(6.25mm/y)。

该研究表明,煤层剖面精细地球化学解剖能为探讨青藏高原东南缘富有机质沉积盆地抬升及地球化学演化过程提供新视角。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5.11330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太阳上也会下雨,科学家找到原因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