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脏大脑都“罢工”多学科合作救治巨大脑瘤伴心梗患者 |
|
45岁的姚先生一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全身抽搐,摔倒在地,呼之不应,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救治,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进一步检查发现颅内竟有一个直径8.4厘米的巨大肿瘤。肿瘤对脑组织的严重压迫正是引发持续癫痫状态的根源,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危及生命。
为求进一步诊治,姚先生被送至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患者当时处于镇静状态,已行气管插管,并依靠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然而,就在医生准备行急诊手术时,又一危机突然降临——患者血压不稳定,经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脏,这个人体的“发动机”骤然熄火;大脑,这个“总司令部”又因肿瘤和癫痫危在旦夕。因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处治困难,医院予转入重症监护室。
先做心脏手术还是开颅手术?这成为医生面临的一道棘手难题。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教授霍雷解释:“如果先做介入或心脏搭桥手术,术后需使用抗凝药物,将没有开颅手术机会。随时可能发生的癫痫和颅内高压会不断加重脑损伤,可能等不到心脏稳定就发生脑疝死亡。如果冒险直接开颅,手术和麻醉的巨大应激可能会导致心梗加剧,引发心力衰竭甚至心脏骤停。这是个典型的治疗矛盾,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湘雅医院迅速启动危重患者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放射影像科医疗人员迅速集结紧急会诊,最终决定先行实施开颅手术,并为其量身定制一套手术方案。
手术现场。湘雅医院 供图
?
积极干预后,患者心脏功能逐渐平稳,血压基本稳定,为后续手术赢得宝贵时间与机会。术前,为进一步降低风险,团队为患者安装了临时起搏器。患者心脏情况初步稳定后,麻醉科团队制定精细个体化麻醉方案,小心翼翼地维持着患者心脏功能和脑灌注的平衡。在麻醉团队全力护航下,手术团队联合实施手术,在显微镜下细致分离肿瘤与周围正常脑组织,精准保护关键血管与神经结构。历经数小时,巨大颅内肿瘤最终被完整切除,所有重要神经功能得以完好保留。
目前,患者的癫痫已完全控制,肢体活动和语言功能完全正常,已康复出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