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敏,刘理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9/13 17:09:11
选择字号:
安医大二附院建立“出血性卒中单元”为生命护航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脑卒中致死率最高的类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统计,我国约有40%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一年内死亡,幸存患者常遗留瘫痪、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运用“Code ICH脑出血早期综合诊治策略”,成功救治一例突发脑出血的60岁女性患者。在充分运用先进诊疗策略的基础上,该院神经内科建立全球首个“出血性卒中救治单元”,不仅有效保证了脑出血救治效果,更为脑出血一体化救治提供了新的模式。

六十岁老人突然倒地 失去意识被紧急送医

今年60岁的何女士家住合肥经开区,七月底的一天早晨,何女士将洗好的衣服拿到自家居住的居民楼顶晾晒。晾衣过程中,何女士突然晕倒在地,身体无法自主活动,随即出现意识模糊。何女士儿子见母亲近一小时未归,遂上楼寻找,发现瘫痪在地的母亲,立即拨打120求救。

救护车快速赶到何女士居住的小区,经急救医生初步判断,何女士发生了脑出血,遂将其送往距离最近的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救治。入院后,该院神经内科立即启动了绿色通道,为何女士完善各项检查并采取急救措施。CT检查提示,何女士左侧丘脑及基底节区脑出血、左侧脑室受压,为防止脑内血肿扩大,参考该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李琦建立的脑出血诊治策略,为其快速采取了静脉降压治疗。经过积极救治,患者病情逐渐好转,未发生早期血肿扩大。

微创手术疗效显著 免除开颅插管痛苦

入院后,虽经过积极救治,何女士未发生脑血肿扩大,但复查CT发现脑水肿明显。“脑水肿是脑出血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李琦指出。为进一步治疗患者,结合何女士危重的病情,决定为其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李琦教授领衔的“出血性卒单元”专家组对何女士病情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判,形成了详细的治疗计划。

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该院沈杰副主任医师、王盛磊医生共同为何女士进行了微创“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手术过程仅耗时半小时左右,采取局部麻醉,通过一根极细的导管深入病灶将颅内出血排出,术后创口仅有2-3毫米左右。术后复查CT显示,何女士脑内血肿清除率达90%以上,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第二天,何女士意识恢复清醒。在医院观察治疗两周后,患者各项指标均稳定,已于近日出院。

专家表示,针对何女士这样的重症脑出血患者,很多医院采取外科开颅手术治疗。“开颅手术代价很高,创伤大,术后再出血等风险更高。”手术主刀医生沈杰介绍,微创手术具有安全、疗效确切、花费更低等优势。“对于患者,最显著的优势是免除了开颅、气管插管的巨大创伤,住院时间缩短,手术花销远低于传统开颅手术,为家庭、社会减轻了负担。”何女士出院后,患者家属对疗效非常满意,专程送来锦旗致谢。

中国专家创立“国际标准” 理论+诊疗模式双创新

何女士从发病就医,医生在两小时内为其快速降压,到采取微创手术清除脑血肿,这一过程凝聚了李琦在脑出血救治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成果。

2024年初,由李琦发起提出的“脑出血CodeICH早期综合诊治策略”以特别报道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卒中》杂志上,同时被《柳叶刀—神经病学》写入2023全球脑卒中最新进展。该专家共识建议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基于时间的管理策略,通过Code ICH管理模式进行早期综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大部分为脑出血)是卒中的两大类型。目前,我国脑出血患者发病后30天内死亡率约40%,远高于脑梗死患者。”李琦介绍,近几十年中,全球医学界在脑出血临床诊疗与科研方面做了诸多努力,但仍未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针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李琦自从医以来便开始了积累探索,并为之付出了长达十多年的攻坚研究。

 “超过三分之一的脑出血患者会在早期出现血肿扩大。若能及早识别高风险因素,有望实现早期干预,从而预防脑出血的进一步恶化。”基于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李琦发现并总结了可用于早期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平扫CT征象,提出发病2小时内早期急性降血压可减少这一风险,特别是快速脑出血患者获益更加明显。

在2023年欧洲神经病学会大会上,李琦受邀作该研究成果的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李琦发起了应对脑出血的“CodeICH早期综合诊治策略”,联合多国专家形成专家共识,这一共识的形成解决了脑出血救治长期缺乏标准化流程的痛点。

目前,脑出血早期一体化救治方法已在国内外多家医院验证并推广。该成果还被写入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课程及美国医生继续教育课程,被中国、美国脑出血救治指南收录,成为脑出血诊疗的国际标准。

打破学科壁垒 全球首个“出血性卒中单元”显成效

“在早期脑出血诊治过程中,学科之间的协作非常重要。过去,神经内科采用药物治疗,而神经外科则擅长手术治疗清除血肿,缺乏一体化管理。”李琦决定积极打破学科间壁垒,2023年,在医院的统筹与支持下,该院神经内科设立全球首个“出血性卒中单元”,建立了脑出血专病病例和专病随访体系,同时积极推动脑出血的内外科综合治疗。目前,“出血性卒中单元”已成功救治多例危重脑出血患者,取得了成熟的经验,该院神经内科也是安徽省内少数能够开展一体化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机构之一。

“当今医学经历了深刻变革,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应该是医生和医疗资源围着患者转。”李琦指出,在出血性卒中单元工作的医生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医院多学科诊疗优势被充分发挥,采取内科治疗、外科手术、重症监护、神经康复、影像识别等一体化综合管理流程。

“出血性卒中救治单元拥有一支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急诊、康复科、影像科及卒中护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积极探索并实施内外科一体化治疗新模式,致力于为脑出血患者最大程度免除疾病痛苦,达到最理想的疗效。”李琦介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